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梁,若在天半,廣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絕澗,惟攀蘿 梯巖乃可登。上有瓊樓玉閣,碧林醴泉瑤草,神奇莫 可名狀。舊稱金庭洞天。

按《三才圖會》天台山圖考:天台山在天台縣西一百 一十里。《臨海記》:「天台山有八重,視之如一帆,高一萬 八千丈,周圍八百里。」又云:「以高大之故,上應天之三 台星,故稱台嶽。」遊天台必自赤城始,此山之南門也。 自是而北,則循佛壟,傍石橋。由石橋東行則為天封、 華頂,西行則為萬年、桃源,兩巖則為洞天、桐柏,于是 遂結束。自赤城始。赤城山純石霞色,望之壁立如城, 具雉堞,絕頂有浮屠七級。西北有玉京洞、金錢池,寺 廢,無僧。由九里松北行,踰金地嶺,與察嶺相連,其下 為漢隱士高察讀書堂。又五里,踰銀地嶺,至大慈寺 前,觀「佛隴」二大字。寺僧曰:「此知顗師之初修地也。」又 北行,抵石橋,先上曇華亭。倚檻觀之,見兩岸門立,而 石橋橫亙其上。山北左右肩有雙泉飛出,合流而來, 至橋乃伏出其下,瀉為瀑,可百餘丈,掛巖石間。復由 亭石麓下至新亭,接其端而坐,則見石橋已在半天, 而隤雪之流,自空中下擊潭水作疾雷聲,震動林谷。 從山西行,尋萬年寺。由鐵船峽度羅漢嶺,山嶸水洄, 每數里輒一曲。及至上方,地則砥平如仰盂。登妙蓮 閣四眺,則八峰迴抱,而直南諸阜纍纍,如列戟排衙。 兩澗水西、寺門,乃合流瀠洄南出。前林松杉成列。東 澗古松數株,皆大十圍,鶴鸛多巢其上。每休坐樹陰, 則聞鶴鼓牙及鶴唳之音,與風泉相雜,翛然非復人 世。由此東北行,至劉阮洞,洞去東澗二里而遠,洞口 如門,有古木神祠。沿澗而上,兩山繡壁參差,夾水立, 水隨山曲,時漱石有聲,曰「鳴澗。」水端草樹芊綿,東崦 特蔥蒨可喜,曰「桃花塢。」又折而北上,路漸艱澀,及水 窮而路盡,有巨潭,渟澈如鏡,中有洞門潛通山底,其 深莫測,此所謂金橋潭也,即劉晨、阮肇遇仙處。潭之 南有盤石可坐,仰望三峰倚天,而東峰特秀,上有石 如綰髻鬟,曰「雙女峰。」昔人見雙鬟戲水,或曰「乃其精 靈所為。」即寺觀巖石亦奇怪。又循董家廟、小田鋪,涉 三四溪,至廣嚴寺貧婆鐘寺有榮師肉身像。師,宋人, 習禪定,多異跡,時呼為榮羅漢,死而不腐。過寧國寺, 有寒、明兩巖,明巖大略如雁蕩,寒巖但差小爾。巖西 面有唐帽乘馬痕,相傳為閭丘太守像。旁有大石筍, 如天柱峰。正北洞寬平,可列席旅會。南有小塘,外有 八寸關。寒巖後洞比明巖尤邃且廣,可容百駟,而梵 宇亦宏敞,正寒山子所居。由顧儒嶺涉歡溪,訪齊處 士顧歡讀書堂於普慶寺,舊號靈墟,實智大師註解 《涅槃經》處。佛殿極壯麗,有槃石、智者嶺、卓錫泉。北望 一峰摩雲,即華頂也。中峰孤峭如華蓋,諸嶼拱羅。寺 毀,僅餘數廊。眾木扶疏,多檜、杉檡櫧。其旁近地,有王 羲之墨池、李太白讀書堂。又迤從北上,可三四里,有 「望海尖。」登其絕頂,則錢塘煙樹、括蒼峰巒,皆隱約可 見焉。自此南行至文殊寺。再上由山脊行,則凡邑內 諸山皆若翔舞奔躍,在輿馬左右。直南曰桐柏岡,其 地有臥龍、玉女、紫霄、玉笥、翠微、蓮華、玉泉、華琳、香琳 凡九峰,而桐柏宮當其心。平原曠衍,有村落溪流、橋 梁、水碓,《道書》稱為「金庭洞天。」唐司馬承禎奉敕建為 桐柏觀。宋改為崇道觀,今復為桐柏宮云。西北宮有 瓊臺雙闕,去宮可六七里。瓊臺三面,皆翠壁萬仞,聳 峭相向,如城郭周圍,而臺則南「向,懸居其中。折而東 南,可二里許,為雙闕翠壁。山至此忽中斷,對峙如闕 門。路出其下,而澗水從之。然巖石皆陡絕,不可下觀。 而四壁之華葉,曜日含風,綺繡紛錯,祕香蓊鬱。俯瞰 百丈,潭在台麓,紆繞雙闕,流入雲溪。屏息無譁,其聽 益遠,真天台山之第一奇觀也。」出洞門盤折而下,行 數里至福聖莊,觀瀑布。又迤邐而北,至翠屏山,觀三 井皆奇。自文殊寺來,謂桐柏已在平地。及觀瀑布三 井,始覺其地又在眾山之上,乃復驚詫,以為大奇。 按《天台縣志輿地》篇:天台山在縣北三里,是神跡石, 延袤國清、赤城、桐柏至于華頂,皆名天台,實一邑諸 山之總號。舊志載陶隱居《真誥》云:「高一萬八千丈,周 圍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牛斗之分,上應台 星,故曰天台,一曰大小台。」《輿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 柏,眾嶽之最秀者也。」《徐靈府記》云:「天台山與桐柏接 而少異,或又號靈越。晉孫綽嘗作《天台山賦》,台山之 名天下自此始。」《一統志》云:「山去人不遠,路由福溪,水 險而清。前有石橋,廣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絕澗,惟 忘其身,然後能濟。濟者梯巖壁,援藤葛,始得平路。見 天台山,蔚然奇秀,雙列于青霄。上有瓊臺、玉闕、天堂、 碧林、醴泉、仙物畢具也。

赤城山在縣北六里。一名燒山,曰消山,石皆霞色,望 之如雉堞,因以為名。山之麓有巖,極深廣。晉義熙初, 僧曇猷造寺,號「中巖。」齊僧慧明復就塑一佛,名臥佛。 又有巖二,曰「結集」,曰「釋籤。」蓋灌頂湛然遺跡也。西有 玉京洞,北有金錢池,相傳曇蘭憩此誦經,有神獻金 錢僧棄池中,故名。絕頂有浮屠七級,下有曇猷洗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