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急。石之一級,若一仰盂,如此者三盂不能受水,徒增 其到地速也。風從峽來,以谷應之,與泉共搏,迭為柔 剛。氣蒸成雲,谷中「易滿;雲出泉流,雲閉泉隱。」予甫能 觀,頃刻而前後皆《閟閟》,則見其隱隱一二寸縷,若魚 之鼓腮欲破浪城而出者,是其竇中初噴起時水也。 於是循巖而行,觀水所趨,身傴以僂,足垂者半。春卉 尚榮,冬冰未化。拾朱蕙之奇條,睹白鷴之芳質。坐必 拂乎璚臺,歌乍抽乎銀竹。身處奇邃,目矚雄麗。風作 千「層之綺浪,日曛百里之滄洲,湖光上乎蒼屏,恍若 玻璃之蕩雲錦也。澗中無路,擇石跨水而已。入則蒙 茸,出則巉巖,卑為地中之穴,高即天成之宇。」樵子暮 宿,僧徒空棲,過不敢留。行尚未竟,五老問「歸何遲」,而 客亦慰勞良苦。乃復出鄱口,北行往天池,則途愈治, 嶺連連而不逼也。茂樹相接,清溪長流,「絕無涸焦之 患。中逕巍峰在天表,如大小漢陽者,想必以數十里 計。又逕一谷,如入桃源焉,橋換者再,而水曲者屢矣。 其中平衍百畝,而四山圍之如城,翠色自滿。乃寺屢 燬,僧憊亟欲去,抑亦待避秦人也。」又逕祖塔,塔前亦 有山,但微小而圓,以眾為列,外有人家,傍澗而住,蓋 迢遞嶺上村矣。山北之嶺浮乎江水者也。又逕一亭, 亭更斷於谷,而嶐然特起者,是名天池。山中名天池 為大寺,歲首,廬山僧往朝焉。其製有銅鐘銕瓦,皆內 賜也。蓋國初以之祀周顛仙云。殿前有池二口,含藻 蘊清,信為天然之鑑者與?入西有樓,祀李青蓮、白太 傅二公。有亭祀周顛、徐真人、赤腳、天眼四仙。其下有 石亭,南向,祀文殊佛,蓋真像也。又西有臺,以亭覆之, 亦名「文殊」,而路始盡。其下俱崔嵬峭壁,夾澗以達于 石門,亦如山南之里數矣。竹林寺,聞是聖僧出入之 區,巖丁時棲竹影焉,鐘磬隱隱可聞也。有巖如佛手, 為伸出以度人狀,人坐其中,泉聲石氣,相逼而寒,故 乃竹林現境,不俟冥搜矣。出巖而循壁數十丈,皆奇 峭。至一亭而止,斷於錦繡澗。巖東西有石突起,離徑 尺許,有偃松可援,而倚視澗不慄。其未至巖時,從嶺 上望巖,如隔溪也,嶺亦至亭而止。所稱御碑亭者,徐 真人言「顛四人在竹林」,即是矣。余讀《御碑》,蓋雄哉文 乎!又觀夫九江,其禹功之所分導而未泯乎?又踰嶺 而逕一流,似澗而寬,學溪而瘦,貯沙彌澄,遇石靡激。 此大林寺前功德水也。大林有三,而此故居上,其中 下反無此水。水邊林木幽翳,有寶樹亭亭如蓋,昔稱 雙蔭,今則孤清,故曇詵之手跡尚在,而《樂天敘》其迥 絕矣。由山北趨東林,其路有三:大林即繙經臺之背, 迤逶而香爐峰,其與東林俯仰對揖者乎?天池與鐵 船峰,兩壁相高斗聳,複亂谿迴合,縈至於石門,即遠 法師同廬山諸道人之所遊也。其中路即今登山者 所咸資始磴,而貫嶺之末,亭觀相望矣。余時遊石門, 逕一巖遇雨,次日又逕一巖而暮,皆不離天池山,又 逕烏龍潭,即泉源焉。謝靈運云:「瀑布飛瀉,丹翠交曜。 當不遠是巖際孤僧,欣迎異客。經卷初收,塵絲乍轉, 梯挂斷巖,棧橫曲峽,木葉浮而澗滿,爐煙起而石黔, 朝雨在林,晴山倒影,暮霞射壁,遠水騰輝。」於是復歸 山上,從曠處以觀,人皆衣絳,客盡顏酡,紺殿襲姿,珠 潭變采,峰巒為火裏之芙蓉,而川水若九虹之爭道 矣。又次日乃下山,遵虎溪而入東林。神運圖存,佛教 地盛。院落半灰,影堂無恙,鐘聲相「遞,響谷猶虛。垂三 聖之慈容,側諸賢之逸像。見者瞻依,來應讚歎。蓮社 蕭疏,千年葩葉重開;爐峰湛秀,旦夕煙雲自合。媿逐 車馬之客,猶然風波之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