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沖虛天師,禮敬甚至,而宮中學者多師焉。後還 贛之雩都紫陽觀,屍解去。留偈曰:『遁化和光了幻緣』」, 綠消幻滅獨超然。清風遍界無遮障,赫日當空照大 千。《有詩詞》,若干篇,行世
汪道一,世為龍虎山人。學法於張守清,卒業於金蓬 頭。與人驅邪治病,靈驗不可悉數。元末往旴江,歲旱 禱雨,穴地而坐,煙松為雲。須臾雨大注,遠近爭迎。間 乘竹輿,從歌童數十,雨隨行而至。禱畢,即火磚撫身, 自謂以補真陽也。後結庵於金船峰,眾苦無泉,曰「無 憂」,注酒石上,命工起之,泉奮出且甘,因題曰「甘露雷 壇」云。自是或數日不食,或一日累食。忽謝眾曰:「予歸 矣。」端坐而化。
李仲冶,號了庵,龍虎山道士也。聞祝直清創陸文安 祠於其里,從之遊,忽覺有省。一日往金谿,會黃殷士 講學於半山,相與極談《本心》之說,一坐盡傾,咸曰:「此 小鵝湖也。」
龍虎山部雜錄
《圖書編》。「余嘗道經信州,愛其山水奇秀,思此地有龍 虎山,世居張天師,自漢迄今,播靈承秩,數千年勿替 引之與兗州孔氏對意其間,滋多融結,末繇躡蹻一 臨,賞暇則搜帙,得李仁《龍虎山志》,為之擇列於篇,時 覽觀之,以當臥遊云。」其山東距信州二百里,西距饒 州三百里,由建寧山發脈而導水,自邵武為天下福 地,祖天師於此煉丹,青龍白虎蟠踞左右,因以名山 即上清宮也。而《信州圖志》云:「山在上清宮二十里仙 岩之上」,則古今易地也。
龍虎山部外編
《貴溪縣志》:「漢張道陵字漢輔,留侯九世孫也。生於吳 之天目山,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項綠睛,望而 知其非塵世人也。杖策由淮入鄱陽,上龍虎山,合九 天神丹,訪西源,獲制命五嶽,攝召萬靈及神虎祕文 於壁魯洞。俄往嵩山石室,得黃帝九鼎書,感元元老 君親降於鶴鳴山,授以經籙。於是分形示化,增立二」 十八治,以應二十八宿,交通神明,品配陰陽,禦災捍 患,如發鹹泉,破鬼城之類,多著西蜀,不可殫述。永壽 二年,出《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玉印,授其嗣 人,傳之世世,於雲臺山白日上昇,住世一百二十三 歲,詳載金華宋濂序。
《女仙傳》:「孫夫人,三天法師張道陵之妻也。同隱龍虎 山,修三元默朝之道,積年累有感應。時天師得黃帝 龍虎中丹之術,丹成服之,能分形散影,坐在立亡。天 師自鄱陽入嵩高山,得隱書制命之術,能策召鬼神。 時海內紛擾,在位多危,又大道凋傷,不足以拯危佐 世。年五十方修道,及丹成又二十餘年,既術用精妙」, 遂入蜀遊諸名山,率身行教。夫人棲真江表,道化甚 行。以漢桓帝永嘉元年乙酉到蜀,居陽平,化煉金液 還丹,依太乙元君所授黃帝之法,積年丹成,變形飛 化,無所不能。以桓帝永壽二年丙申九月九日與天 師於閬中雲臺,化白日昇天,位至上真東岳。夫人子 衡,字靈真,繼志修煉,世號嗣師。以靈「帝光和二年歲 在己未正月二十三日,於陽平化白日昇天。」孫魯,字 公期,世號嗣師。當漢祚陵夷,中土紛亂,為梁益二州 牧鎮南將軍,理於漢中。魏祖行靈帝之命,就加爵秩。 旋以劉璋失蜀,蜀先主舉兵,公期託化歸真,隱影而 去。初夫人居化中,遠近欽奉,禮謁如市。遂於山趾化 一泉,使禮奉之。人以其水盥沐,然後方詣道靜,號曰 「解穢水」,至今在焉。山有三童,以象三境。其前有白陽 池,即太上老君遊宴之所。後有登真洞,與青城、峨眉、 青衣山、西元山洞府相通,故為二十四化之首也。 《龍虎山志》:豢龍僧俗姓劉氏,能豢龍。五季時,偕鄰涂 公往山,見山中有井,令涂公提鞋以竢僧入井。越五 日,從白水井出。土人神之,祀以禱雨。明朝諡「大德禪 師。」
王穉登《虎苑》貴州僧,結庵龍虎山下。嘗赴齋於市人 家,倩四僕肩輿行,至「即向主人求密室,閉僕其內,加 扃鑰,戒勿與食。主人念僕遠來,不當令枵腹,俄聞咆 哮走,視之,皆虎也。驚悸,毛竦爭來言,僧但微笑。齋罷, 啟鑰喚出,依然僕也,遂舉輿去。」蓋僧以法攝制山中 虎耳。
《貴溪縣志》:「金蓬頭號野庵,永嘉人也。遊龍虎山,館於 蓬萊庵,攀陟崖壑,侶鹿豕,藉雲露。嘗夜坐盤石,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