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花鳥,此又處其下之樂也。《漫郎》可作,或者與之周旋 其間,亦當擊節歎賞。噫!遊息之安,觀覽之勝,略盡於 此。田野之愁嘆,甿俗之利獘,升高則可以望,處奧則 可以思。邦之人有登吾閣而入吾室,請商略是。

修九疑山永福寺記     鄭舜卿

「東南名山,曰茅山、曰廬、曰衡、曰武夷、曰九疑。衡、廬多 古佛剎,茅山、武夷、九疑號神仙窟宅。今茅山、武夷道 家所居,鴟尾相望,意九疑亦然。余去秋從山間謁虞 帝祠,求何侯之丹井,鄭安期鐵臼,訪成武丁於石樓, 張正禮於娥皇,與萼綠華王妙想之故跡,當有編茅 復數椽,舍其從來使者有稽,乃了無所寄。因留永福」 寺齊雲閣二日。朝煙夕雲,出沒欄楯,望三麓床於縹 緲之間,桂林、萬壽諸峰,四顧如揖,巋然為一奇觀。主 僧意超者言曰:「寺故有閣於法堂隅,路以湮,暮夜童 僕秉燭困於風,山深易雨,設蓋曳芒屨上下。暑月宜 憑高,蛇虺當道,主者弗居,客弗寓,時掃落葉及虎豹 涎沫於戶限。前年歲次丁酉,作堂於」法堂之後,曰徹 堂。堂上別作一閣,曰華嚴之閣。自徹堂為梯,歷華嚴, 凡三轉,四十二級以上。齊雲:「寢於斯,頌於斯,爇而拜 於斯,童僕每若謝,虎豹不為眷屬。」因得呼其徒,聽昏 鐘,就方丈門,列勸說,共力,為辦莊嚴佛事。今三門兩 廡與毘盧之殿,海雲、香積,雨花之所,增疏易朽,加塗 丹堊,翼翼一新。凡自文佛以下九,傍羅漢十,六菩薩 一。飭金碧丹彩,立六祖《彌陀》無量壽佛凡三,繪菩薩 八,散聖十,與四圍窗牆,悉已周密。工值厚酬,晏成不 逼,足支歲年,不圮摧剝。予曰:「佛法邇來衰微,湖水尤 寥落。二、三十年前,尊宿行道去處,往往殘僧數四。住 持人視所有剎為傳郵,故時屋廬如彭蜞脫釜所存, 中間」臍殼,四出遮擁,以保其中者無矣。所謂莊嚴佛 事,墜落空虛,超公於窮山邃谷,能發如是願力,作如 是功德。異時有好古君子,策杖尋幽,與予同病。顛詔 之曰:「與其得丹井鐵臼,不如叩永福寺,覓炊香糠乾, 啖壯腳力,攀躋看山;與其拜成武丁張正禮,不如問 寒山拾得,相顧拍手一笑者,竟為何事?與其親見《萼 綠華》之金玉絛,脫火浣布手巾,聞王妙想天樂之音, 旌旛羽蓋,不如披《華嚴經》,看佛於摩竭提國,與一切 人天說法。摩尼為幢,常放光明,常出妙音,眾寶華纓, 周匝垂布。」超曰:「請居士記之。宋淳熙七年歲次庚子 春三月望日,迪功郎、道州司法參軍長樂鄭舜卿記。」 「朝奉郎權知梧州軍州事」兼管功勸農事清紫河內 向子廓書。《住山意超》立石。

九疑山賦        明黃表卿

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諸古以為據,考其圖而可知。 龍馭不還,萬世衣冠安在?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 戴堯天而身屬堯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數千年百 千載之遐蹤遺跡,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此則 居其一也,何為渺茫?彼乃疑其九焉,見諸《圖誌》。父老 常言,迄今以傳。巫中、黔中,屬乎楚之邦吳之境;零陵、 「舂陵,分於秦之後漢之前。仙蹤顯天皇之始載,郡名 標貞觀之初年。地方千里,而物外勝地,天南一角,而 壺中有天。攀斷龍髯,黃鶴莫留於仙馭;空遺虎鼎,白 鴉猶養於元田。八井俱涸而一井湧泉,九峰齊高而 三峰壓眾。」桂林杞林,左右森列。石樓石城,東西護送。 有朱明,有華蓋,而簇成萼綠。一華曰娥皇,曰女英,而 對笑。桃花一洞,下臨玉琯,依稀玉琯之吹鸞;上有簫 韶,彷彿簫韶之來鳳。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 泝瀟浦,登疑嶺而望蒼梧。灑西江之淚兮,斑斑之文 竹千畝;奏南風之琴兮,戞戞之古松數株。三麓床中, 丹煉九轉,萬歲山上,聲齊一呼。所以《尚書》已有陟方 之語,至於《史記》廣為考古之圖。乾坤大而聖境亦寬, 日月長而仙家不老。碧虛巖前,千恠萬狀;紫霞洞中, 十洲三島。六月無夏,惟木惟石。四時有春,非花非草。 茲境為勝,異時可考。經藏石室,隱然六甲之護持;亭 立仙梯,宛若五丁之開道。客難之曰:「舜居蒲阪,本屬 乎冀之北;舜卒鳴條,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無本不 立,非文孰稽?有舜江則可枕可漱,有舜壇則可攀可 躋。月帔兮明月上,雲閣兮白雲齊。九溪源下之流派, 萬丈天邊之石梯。鳥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筆;奇文恠 石,舍人李嶠之題。余應之曰:「百豈無於一二,十未喪 其八九。」紫霞高臥,前後十四輩;白日飛昇,小大三百 口。不然是賦也,何為作焉?以代門下摳衣而藉手。

舜陵記          曾鶴齡

記曰:有虞氏為萬世所宗之聖,而其死與葬皆有可 疑。《書》言「歲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嶽」,則南嶽者,巡狩所 不過也。今舜陵乃在九疑,去南嶽千有餘里。此其可 疑一也。史言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今蒼梧在廣 西域內,去九疑又數百里。此其可疑二也。《孟子》言舜 卒於鳴條,鳴條在東方夷服,今不聞有舜塚。夫孟子 去古尚未遠,而傳聞未免謬誤,何況後代?此其可疑 三也。《書》言「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則其在位通八十年,未嘗釋去。而《零陵郡志》載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