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警策也。君超又為余言,靈巖及諸山水之幽奇甚 多,要余再來。余唯唯。他日買山,當以此中為第一義。

再遊花源記        袁中道

湘中,有舟來,言道上荒甚,乃以衡遊俟之。秋稔,次於 釣灣,且歸。適楊子文弱相期聚首江樓。時景陵李長 叔工部亦以使事至鼎晤問,遂共作《桃源遊》,時癸丑 二月之十二日也。從江樓下,三舟並發,長叔舟中客 為沈仲敏,文弱舟中客為賀景明、陳仲韜,余舟中客 為崔晦之,或能歌能弈、能書詩。是日過武山,次延溪 渡,明日,過桃源縣,至淥蘿山下,諸峰纍纍,極為瘦削。 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與諸 公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餘樹,夾道如錦幄, 花蕊藉地寸餘。流泉汨汩,愬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 泉水嚙,皆若靈壁。將樂水忽從數丈下墜,擊石鏗然 有聲。已至山寶,有亭可坐,泉從上落,匯於小池,其上 遂不可攀。有老道人從石壁上復緣而下,欲見其捷, 失足仆地,眾皆笑。其右為大士閣,未暇遊從石級下 可數百武,走桃花觀,有「桃川佳致」四字勒石上,為劉 禹錫題。馳道亦整潔,間有杉松。邑人士江伯通、張阿 蒙諸公,攜酒宮中,攜得村伶一部佐酒,余乃竊步馳 道間,至桃花下,月色轉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頃 之,文弱亦至,相顧大笑曰:「已較遲八刻矣。」茵花啜茗, 歡笑移時。諸客亦有至者。乃登大士閣,月下千山,皆 如煙霧。夜已深,尋故路,出水溪,長叔已先至舟,意倦 遊,不欲前,遂分袂,悽然有別意。辰從沙羅村中,獨與 文弱進發。過澄溪,望遠峰,穎秀甚。至仙蛻石,石如鍾 鼎,羅列水上,森然壁立可畏。間有磊砢水間者,遂停 舟據之而坐。登舟里許,為漁仙寺。山溪秀邃,竹樹駢 羅,茅屋數家,內有淨石一小峰,可極登眺。過平疇,至 寺,寺內祠伏波將軍,作健兒狀,不知文淵韶秀如畫。 後有洞,依以為閣,已圮。然洞中石理甚蒼古,苔紋蘚 碧,以手拊之如玉。其左側為洞者三,皆可「坐。四峰攢 立若筍,其隙可登,有小泉鳴草間,峰形如旋螺,每旋 輒有少許地,屢折乃止,皆可瞰江,四周如鐵甕,中可 作一靜室。」意峰頂必有異滑,不可上。披草棘,旋覓寘 足處,極力乃得至巔。望諸山皆疊疊有迴波。日已晡, 尋故路,歸舟萬山,如蓮縈繞,水光浩白,月色皎潔。乃 共坐舟頭小飲,夜臥酣適。醒時日上舟窗矣。起望穿 石,亭立水上,若雲鬟高髻,興殊不可遏。既至,若在軒 轅鏡中坐也。外若鐵牆,壁,峙遠山,波流花簇,妖冶動 人。自辰至午,留連不忍去。已,登舟,近新湘溪,山勢迴 合,不見去路。溪山至此,爭奇獻妍,間有人家,恨不與 結鄰也。過仙人巖,不及上,至水心巖已暮。其古色照 人,正與余所見。高安、鹿苑等泊舟巖下,道人猿飲而 至,欲登其巔,有難色。文弱曰:「凡卓庵處,必自有途徑 可至,請先往。」余乃以布裹身,令兩人曳之至巔,見山 巒益飛舞。度已暮,不可久留,循故路下已下,仰視病 悸。昔有孝長,聞戰鼓之音,懼而閉戶,蒙被自覆。漸登 城而觀,言勇可習也,余從此習勇矣。至漁網溪畔石 板上,布席坐飲。魚網原名怡望,中郎改今名,豈聲相 似訛耶?然漁網政自佳。是夜月如畫,觸目皆山色水 聲,相對皆閒人,覺身輕甚。中夜,余獨起臥沙石間,念 吾兄中郎存時,每以遊屐相角。昔年遊此,未及陟巔, 中郎舉以為笑。今已陟巔矣,不知歸去後,舉似與何 人也?不覺淚下者久之。夜中月色水聲,清人肌骨,不 成寐。曉念「魚網溪色淨綠,不可名狀,其中必有異」,乃 放舟入溪。溪口即有磊磊石壁,沙翠爛然,老樹茂竹, 便娟媚人,可二里許。溪中石坂若敷茵,可步,大舟不 可往。乃覓小舟,巖溪相依,若戀戀不捨者。至十餘曲 水,石間出石,為水所觸,若龜魚仰面昂首,出沒水間。 灘聲雷轟,霏珠濺雪,小舟復不可往,乃步石壁下,溪 水浸巖中,斷復不可往。則跣而過,凡三四渡,有灘浩 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漁人曰:「此 龍角亭也,下有龍湫,急往解衣少息。」偶有鄉民陳姓 者,以雞黍至,感其意為之飽。詢溪所止,則云:兩山相 合,中縈一帶,可二百里許。余曰:「此真避秦處也。恨無 小舟,不能窮其源耳。」相與步歸。至舟,日尚午,遂理歸 棹,一瞬數十里,去花源,一牛鳴,宿焉。

遊靈巖記          前人

遊花源後,從陬溪入小河,至蘇溪,舍舟而陸,愬小溪 行,即靈巖洞中所出泉也。數息老樹下,近巖數里,見 山峰波騰,秀媚特甚。至寺,泉聲益厲。余不暇入寺,先 之洞,見洞中冷然石雲,排當怒立,即欣然一笑曰:「不 虛此來矣。」洞縱可數百丈,橫可數十丈,中有一溪澗, 深不可測,其上常有雨點下滴,若融雪響。大都一洞 皆千年溜乳所成。窮工極變色,如陳雪《佛大士》,及鐘 鼎象兕花鳥之類,以意模之,皆得其彷彿,正不必真 似也。余乃屏息靜觀,從遊者呼云:「急來看洞後石變。」 余曰:「徐之如啖佳珍,須少咀嚼耳。」頂上時作《稻畦》文, 其乳下注而中止者,如懸挂衲衣,摺理下垂。已杖而 上,復過一竅,即為洞之後戶。見綠溪石理如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