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橋,橋下有詩。北有瀑布、玉虹亭、楚安寺、捨身巖、華林 禪師拾穗巖,二虎為侍者處。

岣嶁峰在岳廟西南五十里,衡陽縣界,高一千五百 丈。禹登是山,得金簡玉牒治水之書。《山海經》云:「衡山 一名岣嶁山,其上多青䨼,鳥多鴝鵒。」《湘中記》:「岣嶁山 有玉牒,禹案之以治水。上有神禹碑、先王殿、雷洞、玅 喜洞、道人亭、湛甘泉有銘記焉。」

潛聖峰,在岳廟西。昔高僧希遷遊南岳,尋方廣寺,訪 惠海尊者,了無蹤跡。一日見精舍號「方廣」,遇海尊者 止宿之,送出。反顧入宅俱無。

玅高峰,在崇岳鄉方廣寺後。左潛聖,右玅高,中有平 坦一區,相傳為梁海尊者誦經處。時有五白衣長者 聽經,詢之,乃龍王也,願獻寺基。一夕擁沙為平地,故 建方廣寺。

天台峰在方廣寺西,乃智者顗禪師拜楞嚴處。師故 為思大高足弟子,得法華三昧。因竺僧言:「西方有《楞 嚴經》,與《法華》互相發明」,故拜而求之。積十六載。今有 拜經臺遺址,並玅高峰、無縫塔、神轍亭、分糧觓、龍頭 并、會仙橋、蓮花池、酥酪泉、落葉松,共為十景。今行燈 禪師住此。

蓮花峰在崇岳鄉,下有方廣寺,四水環繞,山如蓮花 擁出,有宋徽宗《天下名山》四字。范寅亮詩云:「寺藏螺 髻頂,人在藕花心。」

青岑峰,在岳廟後。有東林、西林二寺。東林即大福源, 西林今名西明寺。又其上有「清江菴」云。其峰高而青 銳。

白馬峰在縣治西。《山海經》云:「昔大禹巡狩至此,殺白 馬祭天。」今名殺馬沖,蓋有所本也。

永參峰在紅花峰後,當小嵩山石龍塘之間,相傳為 殷姓者朝斗參真之處。下有石室,東西有寺觀二基。 仙頂峰在永參峰右。

會善峰,古名毛女峰,在岳西南。下有會善寺,乃十八 高僧相會處,故更其名。一云即女善峰也。

白石峰在崇岳鄉。上有白石岩,與應相峰相似。相傳 有龍棲其後,洞水流而不竭。

回鴈峰在衡郡城南。《圖經》云:南岳周迴八百里,以鴈 峰為首,嶽麓為足。相傳鴈至此即止不過。邑人羅楨 曰:岳廟北有嶺脊石磴,紆回蓁莽,中有巨石,上鐫上 「『回鴈峰』四大字。」觀其山形,盤旋如鴈回狀,豈古之所 謂回鴈峰,其在斯歟?附記之以存疑。

朝日峰,在岳廟左。昔人有姓殷者負暄於此,故名。按 《古史》載赫胥氏葬處。

惠日峰在岳廟東,有高僧憩於此。後隋帝詔赴惠日 道場,稱旨,賜號「惠日」,因以其號名此山云。

瑰霄峰,在岳廟左。昔齊司空謁祝融頂,回息於此。 碧蘿峰,即觀音巖,在祝融峰下。上有觀音閣、阿育王 塔,今無存,一名「元明洞。」巖石甚奇,如蟾望月,象朝真, 無裝點者。

靈藥峰,在岳廟左,有石室。昔新野先生與徐君周遊 三湘,入衡山採藥於此。

會仙峰在岳廟右,昔鄧郁之註《經》於此。一云「薛幽棲 經此與白雲子談道」,下有白雲先生堂,今廢矣。其上 有會仙橋。

降真峰在岳廟西。《仙籙》云:「昔炎帝之女致齋於此,感 元君降,故名。」

文殊峰在岳廟北。相傳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 至峻坡西望,見金色瑞相,彌陀僧以為文殊現,故名。 金簡峰在山後,東有大禹巖。《吳越春秋》云:禹傷父功 不成,乃處衡山,血馬以祭天。夜夢一人,自稱元夷蒼 水使者,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焉。」禹乃退齊。一 日遂有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其間有石,高數 丈,闊數丈,而中斷之。聽石下有水聲,號斷石源。崖上 有石刻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久天長。」 雲密峰,在岳山西北。昔大禹治水,登此峰,立碑紀其 山高下丈尺。上有會仙壇、丹崖、仙人石室,夜遇陰晦, 有光跳躍,俗呼仙燈,又謂之聖燈岩。又有大禹岩。桃 花源峰半有禹碑,皆蝌蚪文字。

棲真峰在山後,下產雲母石。昔武陽洞人遇一異人, 披髮草衣,身毫長寸餘,見之而走。異人曰:「吾地仙,非 山鬼,知汝至孝,今日相遇,亦有緣耳。我棲此久,常服 蒼耳,今二百餘歲,吾教汝服之。」指草以示,忽失所在。 後其人亦壽至百餘歲,故有棲真之名。

僊巖峰在山後,下有石岩高丈許,說者謂劉根先生 煉神之所。南有大洞,相傳為朱陵洞之東門。

「翠鷲峰」在岳廟北,唐末王生修煉處。形如鷲鳥,故名。 「石囷峰」在岳廟北,中有二石,其形圓。

崱屴峰,在山後,與赤帝峰相連。東有石室,世傳惠車 子修行於此,上有藏經閣,即瑞光念佛處。

祥光峰即古「鶴鳴峰。」在岳廟西北。有靈田,常有月光 現如飛燭狀,故名。

雷祖峰在山後,當祝融之麓。祝融有雷池,能興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