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錄

 衡山部彙考二

  考

 衡山部彙考三

  上古黃帝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武帝元封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晉成帝咸和一則

  宋孝武帝大明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北周武帝建德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三則

  宋太祖乾德二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二則 神宗熙寧一則 徽宗

  政和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元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二則

  明太祖洪武四則 成祖永樂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熹宗天啟一則 愍帝崇禎一則

 衡山部彙考四

皇清順治一則 康熙一則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衡山部彙考二

按《衡嶽志宮室攷》:「唐石鼓書院在回鴈峰下,石鼓山 據蒸湘之會,奇特秀麗,甲於荊南。唐刺史齊映建合 江亭於其陰。元和間,士人李寬乃始構屋山巔,讀書 其中。宋至道間,郡人李士真復即其遺址而重建之。 景祐間,集賢校理劉沆以書院上請,始賜額并學由, 與睢陽、嶽麓、白鹿稱四大書院」云。明提學高世泰修 葺為盛。後以兵燹圮,今重建。

李泌書院,唐肅宗時,請歸衡山,結廬煙霞峰頂,名曰 端居室。泌嘗取松膠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後得如龍 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歷事代宗、德宗,封鄴侯。 後月蝕東壁,泌曰:「吾當之矣。」果卒。中使於藍關遇泌, 單騎常服,曰:「暫往衡山。」及中使至長安,聞泌訃,乃語 人,謂泌實仙去。其子繁為隨州刺史,鄴侯好藏書,韓 愈詩云:「鄴侯家多書,架插三萬軸。」今書院即泌居舊 址也。

韓愈《開雲堂》唐貞元間,愈為監察御史,以上疏貶陽 山令。永貞改江陵法曹,自郴至衡,亟欲登衡嶽以覽 其勝。時秋雨晦冥,公默禱少頃,雲氣掃淨,是夜投佛 寺高閣,星月掩映,至曙,杲杲日出矣。至今默禱之處, 遂名為「開雲嶺。」嶽廟右置堂,名曰「開雲堂。」

韋宙書院宙仕唐為永州太守,辭官隱居衡山,創書 院於淨福山兜率寺左,去縣南十五里,遺基尚存。 盧潘書院潘,唐人,隱居衡山,創書院於紫蓋峰,院廢 基存。

宋趙抃書院抃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人。為殿 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貴,京師目為「鐵面御史。」神宗 時,王安石用事,抃屢斥其不便,乞去,拜資政殿學士、 知杭州,改青州,復知成都,得便宜從事,以太子少保 致仕。其子屼奉抃遍遊諸名山,遂於衡山卜居,有書 院遺址存焉。遺址內尚存門鼓二枚,前有民間稻田 「半月形」,疑即門外舊池。明嘉靖三十六年,副使程秀 民重建。

胡安國書院安國,字康侯,諡文定。紹聖四年進士,提 舉湖南學事。後以蔡京誣,遂除名。讀書於衡山紫蓋 峰下,著《春秋傳》,十五年不出。二子:寅、宏,增創書樓,各 有著述。今書院祀文定先生,配以二子。

周濂溪書院在石鼓西南,舊名「鳳凰山」,相傳為宋龍 圖閣學士鄭向故宅,先生其甥也。幼孤,鞠于舅氏,因 讀書其間。及長,以龍圖蔭補官,蓋生長於衡者。後建 書院於縣學之右,鑿沼環之,引西湖之水注於其中, 東西灌輸,自門至堂及閣為梁,以通出入。種蓮沼中, 紅萼綠蓋,芬芳襲人,此固於濂溪得矣。今書院久圮, 即以其地為「衡陽縣學。」

胡銓書院胡銓,字邦衡,廬陵人。建炎二年進士。尚書 呂祉以賢良方正薦,賜對樞密院編修官。秦檜決策 主和,金使以「詔諭江南」為名,中外洶洶。銓抗疏指檜 奸邪誤國,詔除名,編管新州。檜死,量移衡州。嘗寓西 湖寺,與衡士講學其中,至今祠祀之。

南軒書院張栻,字敬夫,號南軒,宋魏國公浚之子。忠 獻罷相守永州,日往來省侍,受學於衡山胡五峰之 門,及與朱子同遊講學,置書院於嶽山後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