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衡山部藝文一

  岣嶁碑          夏禹王

  南嶽衡山九真館碑     梁元帝

  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唐李白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前人

  送廖道士序         韓愈

  南嶽古洞靈宮石刻還丹賦  無名氏

  遊南嶽後記        宋朱熹

  遊南嶽唱酬序        張栻

  嶽麓書院記         前人

  遊回鴈峰記        董傳策

  驂鸞記          范致能

  遊石鼓山記        范成大

  衡山青霞觀銘       元虞集

  南嶽山記         無名氏

  祀南嶽記        明曾鶴齡

  祝融峰觀日出賦       顧璘

  遊衡嶽前記         前人

  遊衡嶽後記         前人

  遊南嶽記         湛若水

  岣嶁書堂銘         前人

  刻神禹碑跋         前人

  南嶽小錄序        蔡汝楠

  衡嶽志序         羅洪先

  題二賢祠壁         前人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衡山部藝文一

岣嶁碑          夏禹王

徐靈期《衡山記》云:「夏禹導水通瀆,刻石書名山之高。」 《輿地紀勝》云:「禹碑在岣嶁峰,又傳在衡山縣雲密峰,昔樵者見之。宋嘉定初,蜀士因樵者引至其所,以紙打碑,凡七十二字,刻于夔門峽中,後俱亡。」

承帝曰:咨,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 而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 辰,往求安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裒,勞餘伸禋,鬱塞昏 徙,南瀆衍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南嶽衡山九真館碑     梁元帝

簫鼓騰空,煙霞相接,星辰奪采,燈燭非明,風牖雲梁, 千門萬戶,「樓施九柱,已同瀨鄉之地,山帶五城,復類 元洲之所,玉版之經猶蘊,金丹之處存焉」,上月臺而 遺愛,登景雲而忘老,欣欣然不知所以而然,日暉石 瓦,東眺靈壽之峰,月蔭玉床,西瞻華蓋之嶺,竹類黃 金,既葳蕤而防露,木似紅蓮,且芬披而拂日,杯傳九 醞,隱淪之車晨至;堂開四扇,西楹之鐘夜響。

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唐李白

「江南之仙山,黃鶴之英氣,偶得英粹,後生俊人。林公 世為豪家,此土之秀,落髮歸道,專精律儀,白月在天, 朗然獨出。既灑落於彩翰,亦諷誦於人口。閑雲無心, 與化偕往。欲將振五樓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 泝流,考室名嶽,瞰憩冥壑,凌臨諸天。登祝融之峰巒, 望長沙之煙火,遙謝舊國,誓遣歸蹤。百千開士,稀有」 此者。余所以歎其峻節,揚其清波。龍象先輩,迴眸拭 視,比夫汨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禪于 台山,遠公托志於廬嶽,高標勝概,斯亦嚮慕哉!紫霞 搖心,青楓夾岸,目斷川上,送君此行。群公臨流,賦詩 以贈。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前人

白,上探元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海內豪俊,相識如 浮雲。自謂「德參夷、顏,才兼孔墨」,莫不名由口進,實從 事退,而風義可人者,厥惟戴侯。戴侯寓居長沙,稟湖 嶽之氣;少長咸洛,窺霸王之圖。精微可以入神,懿重 可以崇德,謨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兼以五材, 統以四美,何往而不濟也?其二三諸昆,皆以才秀擢 用,詞翰炳發,昇聞天朝。而此君獨潛光後世,以期大 用,鯤海未躍,鵬霄悠然,不遠千里,訪余以道。邙國之 秀,有廖侯焉,人倫精鑒,天下獨立,每延以宴謔,許為 通人。獨孤有鄰及薛諸公咸亦以為信然矣。屬明主 未夢,且歸衡陽,憩祝融之雲峰,弄茱萸之湍水,軒騎 糾合,祖於魏公之林亭。笙歌鳴秋,劎「舞增氣。況江葉 墜綠,沙鴻冥飛,登高送遠,使人心醉。」見周張二子,為 論生平,雞黍之期,當速赴也。

送廖道士序         韓愈

五嶽於中州,衡山最遠。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 百數,獨衡山為宗。「最遠而獨為宗,其神必靈。衡之南 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駛,其最高而橫 絕南北者嶺。」郴之為州,在嶺之上,測其高下,得三之 二焉,中州清淑之氣,于是焉窮。氣之所窮,盛而不過, 必蜿蟺扶輿,磅礡而鬱積。衡山之神既靈,而郴之為 州,又當中州清淑之氣,蜿蟺扶輿,磅礡而鬱積,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