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神鏡記》:「九疑山半皆植松竹,夾路有清澗,生黃色 蓮花,香氣盈谷。」又有九井,「昔何侯煉丹于此,汲一井 則九井皆動。」山麓有大湖,湖中有禽,大如雁,錦毛長 六尺。又有石洞,左右有石人,如冠劍而立。
按《元和郡國志》,「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 城峰。三曰樓溪峰,形如樓。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 池傍春月,百鳥生卵,人取之則迷路,致本處可得還。 五曰舜源峰,此峰最高,上多紫蘭。六曰女英峰,舜墓 在此山下。七曰簫韶峰,峰下即象耕鳥耘之處。八曰 桂林峰,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處。九曰杞 林峰。」周義山字季通,開石函得經,讀之昇仙于此。又 有九水七流嶺北,二則翻注廣南。
按《三才圖會九疑山圖考》:九疑山在永州府寧遠縣 南六十里,晉郭璞云:「其山九谿皆相似。」或云:「九峰參 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峰各有一水四流,灌于 南海;五水北注于洞庭。九峰曰朱明、石城、石樓、娥皇、 舜源、女英、簫韶、桂林、杞林,故老相傳,舜登九疑。九峰 之外嶂山曰萬歲山,有沙樹十二株,大者七八圍,小 者計五圍,俱在舜廟前。
按《圖書編》九疑山總敘: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 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云:舜 登九峰,疑禹而悲。從臣自作《九悲之歌》,因謂之九疑。 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峙,衡 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 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如蟬蠅之類,聽之 「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楁栝並 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 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于山中,四水流灌于南海, 五水北注,合為洞庭。若度其高卑,北自洞庭,南自海 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按《湖廣通志山川攷》:「九疑山在永州」府寧遠縣南六 十里,一名「蒼梧山」,舜南巡,崩于此。
按《永州府志山川攷》:「九疑山在縣南六十里,亦曰蒼 梧山,仙真羽客,往往蛻形於此。虞帝南巡不返,至今 有舜陵在焉。晉郭璞曰:『其山九峰皆相似,或云九疑, 參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九疑山。各有一水四 水,會百粵之水,同注南海,五水北注,入於洞庭,以歸 東海,真天下名山也。騷人墨客多留題焉』。」漢司馬子 長足跡亦嘗至此,其《自序》可考也。
按《九疑山志形勝攷》,九疑山在縣南六十里,亦曰蒼 梧山。《漢志》註:「九疑在營道南。」《漢紀註》,應劭曰:「舜葬蒼 梧,九疑山今在零陵營道。」文穎曰:「九疑山半在蒼梧, 半在零陵。」如淳曰:「舜葬九疑,在蒼梧馮乘縣,或云舜 蒼梧也。」顏師古曰:「文說是也。」《漢表》,陂漢之陽,亙九疑 為長沙。或謂西漢郡為長沙。武帝元鼎六年,改置為 零陵郡。按:秦併天下,置三十六郡,已有零陵,惟縣未 置。漢武帝元鼎六年,始置為泠道縣,在簫韶峰下,舊 城尚存。唐太宗貞觀元年,凡天下州縣有古帝王陵 寢在者,皆加「唐」字。縣以舜陵,更名延唐。宋太祖乾德 二年,始遷今治,曰寧遠。郭璞曰:其山九谿皆相似。或 云:九峰參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九峰曰朱明, 曰石城,曰石樓、曰娥皇,曰舜源,曰女英、曰《簫韶》、曰桂 林、曰杞林。彊尊嶽南,雄控百粵,萬谷濞會,林木蒙翳, 洞天窅曲,亦明劃日月,諸源迭出其下,有曰舂水、舜 源,水湍瀑成川,溉澤原野,實山川儲。其不息,匯湘楚 之奇觀者也。洞谿深涉,九渡咸濟,內則麓床石鑑,鐘 磬竈臼,皆劖刓其象。古傳帝舜之陵在是。《寰宇記》云: 「峰之樵採有禁。」
九疑山有九峰,峰下各出一水。四水南流,會于南海; 五水北注,會於洞庭。一云「九水並注于洞庭。」
舜陵山在女英峰下。《寰宇記》曰:「永陵,漢司馬遷云,『舜 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江南之九疑』。」秦始皇、漢武 帝皆望祀焉。唐詔州縣致祭。宋禁樵採,置守陵五戶。 至明洪武四年,遣官致祭,列于祀典。山勢豐龐俊秀, 虎踞遙望,諸峰聳翠,群麓出奇,真帝王之居,天造地 設者。
萬歲山在九峰之外,麓床之南。地平可望舜陵。北面 有仙洞,晉宋間,置觀于上。昔傳,人過其下,聞山神呼 萬歲者三也。又名存山。《州縣志》:又有嶂山,即此。 羊權山,在舜祠南,羊仙觀後。有真人羅姓者,自稱萼 綠華,引青衣數十人至羊權家,授以修煉之術。後權 得仙去。
麓床山在簫韶峰東北。宋乾道間,有汪秦二道人修 煉于此。其床三級,第一麓床有石長一尺六寸,人跡 髣髴,第二床有二石鑑,寒光清圓,第三麓床有巨石 在側,號「迷石龜。」
《北灌山》,在九疑洞深處,女冠羅郁修煉于此,迺羅真 人女也。
五指山在南淹口九疑道傍。五山連拔,聳翠如指,南 面舜陵,又名五臣山。《縣志》:在舊迎賓館臺前。
淹口山在縣南三十里。下有巖穴,當淹水之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