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雨暴至,虹橋倏爾斷絕。回顧山頂,無復一物,但蔥翠 峭拔如初耳。鄉人感幸,因名其峰為「幔亭」,相與立祠 山下,歲修祀事,號「同亭」,今會真廟是也。

復古。洞在大王峰前之西,有石室長十數丈,舊為修 真壇,在禪巖之前。魏王子騫得道於此。有張湛等十 二人偕謁魏王,會大旱,魏王置酒脯祭仙祈雨。時控 鶴仙人乘紫雲從空而下,大霈雨澤。湛等獻詩云:「武 夷山上武夷君,白馬垂鞭入紫雲。空裡只聞三奠酒, 龍潭波上雨紛紛。」仙人甚喜,乃遣何鳳兒往天台山 取仙籍檢視,具載魏王子騫與張湛一行,先於上筵 飲酒過度,觸犯黃元真人,謫居此山。八百年後方得 換骨歸天。仙人因語子騫等,「至八百年後,可斫取黃 心木為函,於小藏巖中沖化,迄今存焉。」壇內有白玉 蟾丹基,元金埜庵繼隱於此,虞集題扁。後余復嬰亦 煉丹其中。復嬰能詩,嘗與藍山兄弟倡和,址久廢。今 僧載若、徒千松、徒孫東元址傍建庵。俗傳復古洞在 止止庵左,誤。

紫雲洞在復古洞右,今劉虛中修煉於此。

「止止庵」在大王峰下禪巖之前,太姥元君及十三仙 修煉之所。晉婁師鍾、唐薛邴、李磨鏡、李鐵笛、李陶真 皆於此成道。歲久荒圮。宋詹美中重建,延白玉蟾居 之。玉蟾為記其事,久之復廢。明景泰中,道士王守端、 江一真復創小宇,尋亦廢。正德末,建陽方道明復創。 嘉靖丁酉,直指李公元陽復建,祀玉蟾於其中。 靈雲《洞在大王峰》之東,與峰相對,洞有上下,幽邃莫 測。其中石盆、石硯,皆天然生成,即《孔葉莊》三女僊煉 丹之處。

僊羊石在大王峰西。大小六七成群,若初平叱立之 狀。

會真廟在大王峰之麓。祀魏真君及從神潘遇。初。鄉 人以幔亭之宴,得與僊真同會,創祠山下,曰「同亭。」每 歲上元日,聿修祀事。政和四年,賜以今額。廟之後有 徐僊樓。萬曆己丑旱,邑侯林公一煥自大王峰東壁 迎蛻,禱雨獲應,建斯樓祀之。

換骨巖在幔亭峰北,巖高千仞,上有石凸出,《舊記》謂 群僊來此換骨。《道書》云:「學僊者當于天台。」注名「武夷 換骨。」今巖室內有仙蛻九函,又有四柱樓一所,如世 俗庋閣,其上置蛻函,函中仙蛻,皆質小而色紅。昔廬 山僊人羅公得寶印元文於此。巖半有石室,方廣六 七丈,可容百餘人。室前路斷,數尺不可度。有黃心木 一根為橋,不知年代而堅固不壞,故世人得以造其 間。室內一小穴,有泉七孔,清洌不竭,名曰「七星井。」人 匍匐以手探取,嚥之可以愈疾。又巖下石澗中,高流 下衝,隱隱作雷轟聲。有潭深不可測,相傳有龍居焉。 天每將雨,則雲氣先自中起,世人以之占晴雨,名曰 「龍潭崖。」

白雲莊,一名「白雲深處」,在換骨巖側,四面俱峻壁,入 石門半里許,忽平曠,有丹井、石臺、道院遺址。

排峰巖一名「靈龕。」在換骨巖左。輪囷如龕。從梯而上。 今之劉家巖是也。左有蓮花峰。

「三姑石」在幔亭峰側,三石森立並秀。

北斗峰:在三姑石之後。七峰聯絡,狀如北斗。

道者巖,在三姑左,二石離立,狀類寒山。《拾得》

蘭湯渡在三姑石下。自東北來者,過此渡入宮。 雲龍道院在幔亭峰下,乃彭祖所居舊址。明光祿卿 陳洙重建,顏曰「一水草廬。」

獅子巖,一云「獅子峰」,在溪南,蹲踞昂首,類獅子 大。小觀音峰,一云「觀音巖」,在獅子巖西,二峰對峙,巔 微戴土,草木蓊鬱,藤蘿垂蔓,狀若觀音,寶冠纓絡,因 名。

石門巖在溪傍,有崖如門,上刻「石門」二字,「靈源一派」 四字。

虎鼻石在溪水中,兩竅仰吸,形如虎鼻。

二曲諸勝

兜鍪峰一名兜擔石,一名賭媍石。其勢前高後下,形 如兜鍪。西壁有穴,內藏一舟,舳艫俱完,又名「閣船巖。」 近築為二級,下級有門,從梯而上;上級亦有梯,上至 頂建庵。峰之左有九峰書院,乃文肅蔡公沉詠歸堂 故址。公之子杭建,今移入縣舊學右。

《鯉魚石》,在水中,如游鯉躍波。

水光石一名晴川石,在水之濱,倒影溪中,與澄波相 輝映。石上有亭,名「水光亭」,今廢。

僊猿石在水光石後。靜夜月明,猿每嘯於其上。 鐵板嶂俗名「挂榜巖」,在大王峰右。石色蒼黑,劖削如 板,長數十丈而高稱之。會稽傳養全掛冠隱此。 翰墨石,在鐵板嶂後。半壁有長石一片如墨,粘於壁 間,下有石川二孔,狀如回子,名「回回獻墨」,上有瓊琯 亭。

儒巾石在鐵板嶂下,半在水中,狀若「儒巾。」

玉女峰,在二曲溪右。三石差肩挺立,其色紅潤,有姝 麗之態,不可攀躋。絕頂花卉參簇,若鬟髻然。背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