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巖,胡隱南山呼胡公,後人改胡為「壺。」相傳朱晦翁赴 同安簿過此,謂莆田多人物,乃此公作怪古讖:「水遶 壺公山,此時正好看。」比事云:自木蘭陂成疏渠,引流 南遶壺山,而族望益顯。按:壺山自石梯過蓮峰山,舊 有蓮峰院,山斷矗起,先為靈雲巖,乃妙應靜室,所謂 虎丘巖、盤陀石、法流泉、濯纓沼、石壁峰、碧溪灣,皆靈 雲左右景也。李習之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 潭,老木,佳草新花,視遠為幽。」著作徐師仁謂:虎丘巖 殆兼此景。循靈雲而南,有西雲巖、中和院、南泉巖。從 靈巖上至絕頂,兩峰相附而平。南向稍下為真淨巖。 北向自絕頂陡險而下數百步,為龍王廟。石室深廣 未及丈,有洪武十三年祈雨碑在焉。蟹井在其中,無 井也,惟廟後石壁有濕泉,掘地及尺便有泉海,潮長 則滿,潮退則涸,氣與海通,即所謂蟹眼泉也。《宋志》謂 石穴中有雙蟹,遇旱歲接蟹沬可得雨,誤矣。西數武 有泉名嶽蒙泉,泉上石壁正鐫「仁泉」二大字,乃莆陽 第一泉也。旁有日觀庵址,昔人觀日出處,下為海潮 院廢基。至山腰為白雲院。宋陸秀夫扶二帝南行,宿 此一夕。院後澗中有郭滄洲舊隱基,從白雲西上數 里許,至巔有壺洞,為胡公修煉處。更西下為風澤洞。 舊有居民曰「范宅。」寶勝、太平、西平、靈鷲、中峰諸院在 其西,石泉、翠峰在其東南,竹峰在其西北。舊傳壺山 八面,計十八院,三十六巖。今唯白雲、中和再建,餘俱 無存者。前志載有柏化石。宋彭乘《墨客揮犀》載「壺山 有柏木一株,長數尺,半化為石,半猶是堅木。蔡君謨 見而異焉,因運置私第。」

龍潭在壺山西范宅。《舊志》稱:「故老相傳,元時范氏養 馬潭邊,與龍交,生龍馬,事聞,詔取之。」

城山在景德里,黃石主山也。由壺公發脈,東北行特 起。《宋志》云:縣東南三十里,俗傳舊有蜘蛛結網如圓 城,故名。《弘治志》云:以此山在國清塘上,本名國清山, 好事者以其北有黃石,乃改為穀城山。皆臆說。山頂 舊有石城四,方廣可三四十丈,舊址猶存。有古石刻 「城山」二字,如箕山之名,當以此。上有松隱、梅隱、竹隱 三巖,林光朝嘗講學於此。宋郡守林希逸建祠祀艾 軒於巖之東,以林亦之、陳藻配,扁曰三先生祠。又有 興雲洞,呼月臺、小有洞、仙跡、棋盤諸石。舊讖云:「城山 青黃,石出公卿。」前。時松皆合抱,故俗皆謂之青山。白 塔山在國清里,即三台山。由壺公山發脈東北行,乃 城山之來脈也。其山小而圓秀,下為「東州,南為橫塘, 北為小橫塘。」

雙髻山在興福里。壺公山東北行,既蝕,復起而峙。此 山積石巉巖,上摩霄漢。山有五峰,側視之止見其二, 故呼「雙髻。」正視之則俱見,故呼「五侯。」自郡城視之,又 止見其三,故又呼「筆架。」山。有涌泉巖、大雲院今廢。 石牛山在安樂里。由壺山東南行,形勢雄壯。上有石 作牛形,旁有石,方廣如印,高數丈。

翠峰在安樂里壺山之麓。唐校書余鎬建。牛山、「善應」 二廟。成化間,裔孫用和重修。

梅花山在安樂里,壺山之左。

柯山在安樂里。由壺山東南行,至海而止。舊名「松山」, 以狀元柯潛生此,遂姓其山。

梁溪在安樂里壺山下,靈雲巖諸水注此,循山北流 至新塘與溝水合。溪山清邃,樹木陰森。

壺公山部藝文一

《壺公山賦         》宋·陳靖

莆水之陽,有壺山兮。「巍峨岌嶪,崢嶸崷崒。接閩嶺以 削成,千海天而秀出。跨百里兮奇勢千端,聳八面兮 瑰狀一律。紓洞壑兮幽邃無垠,班岡巒兮高低有秩。 其巍然而踞視群峰也,若大帥坐幕以指揮;其儼然 而雄鎮四野也,若端士垂紳而拱立。鴻鵠度而翅摧, 烏兔飛而影失。左右前後兮共壤而異宜,風雨晦明」 兮,殊候而同日。乃若絕壁摩漢,層巖造天。海上之日 華未出,雲外之嵐光已鮮。「羃羃悠悠,蒼煙倏聚而忽 散;杳杳靄靄,素霧乍鬱而復宣。巨石嶄嶄乎矗而如 礪,方池溶溶乎砑而成淵。」千林黛飾兮,密葉秀而競 發;百谷霞舒兮,繁卉華而爭妍。孔鸞鸑鷟,元鶴黃鵠 兮巢松而宿篠鳧鷖鶬鴰鵁鶄翡翠兮唼菱而喋蓮。 許由巢父,依巒而晦跡;赤松王喬,假道而騰仙。復有 名儒巨賢,稟其淑也;釋子道侶,棲其寂也;驪龍蛟螭, 蓄其神也;貙兕虎豹,伏其猛也;璆琳琅玕,韜其光也; 楩楠杞梓,育其材也。千奇萬異,不可殫而述也。伊五 嶽之穹,崇乎處華夏之中;而此山之突,屹乎出荒服 之外。控南浦之咽喉,作東甌之襟帶。儲精孕秀,雖著 于今時;生甫及申,未昭乎往代。「時巡肆覲,則鑾輅莫 至;燔柴檢玉,則祀典未載。吁嗟望秩兮蔑爾無聞;仰 止高山兮于是乎在。」

壺公山記         元李有

山皆四面,獨此山有八面,高聳千餘仞。郡治正對之 山形方銳如圭首,峙立如屏,秀特端重,蓋郡之鎮山 也。《舊經》云:昔有隱者遇一老翁于絕頂,忽見宮闕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