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筆自嘆,還自笑也。凡十日而竟遊事,雖窮巖邃谷, 搜剔殆遍,然究以未獲盤桓雍容,覽朝夕變幻為歉。 譬得佳文章,急讀一過,而不得沉瞻,熟讀,終覺神情 不暢耳。
丘四,可石鱗巖,左石紀,左出石鱗巖,三十餘步,得平 岡,倚接絕壁竹疏,而木與間屼然。有石不自地生者, 方廣一丈五尺,頂可以手探,斜仄成致,雖卑小而高 大之勢備。兩小樹,榦生光巔,而根穿石穴,扶疏而婉 折,邊生猗蘭,馥郁。西暢側木,大幾把,枝葉都秀,有子 實如珠者數百,紅潤圓映,莫得其名,玩而不敢食。背 則以裂為異。小作一行,間其裂而出纖劎細玉,隨風 擊戛,美趣尤不易形。茲石也,鄰於郡邑之間,寶貴不 可言。今而岑寂窮谷,美乃見負,悲夫!獨一石也與哉! 〈石鱗巖在排峰後因出石鱗故名俗呼石鱗窩〉 徐𤊹《武夷茶攷》。按《茶錄》諸書,閩中所產茶,以建安北 苑第一,壑源諸處次之。武夷之名,宋季未有聞也。然 范文正公《鬥茶歌》云:「『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 古栽』。蘇子瞻亦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 嘉』。」則武夷之茶,在前宋亦有知之者,第未盛耳。元大 德間,浙江行省平章高興始採製充貢,創御茶園於 四曲,建第一春殿、清神堂、焙芳、浮光、燕賓、宜寂四亭。 門曰仁風,井曰通仙,橋曰碧雲。明朝寖廢為民居,惟 喊山臺前亭故址猶存。喊山者,每當仲春驚蟄日,縣 官詣茶場致祭畢,隸卒鳴金擊鼓,同聲喊曰:「茶發芽。」 而井水漸滿。造茶畢,水遂渾涸。而茶戶採造,有先春、 探春、次春三品,又有旗槍、石乳諸品,色香不減北苑。 明朝罷團餅之貢,而額貢每歲茶芽九百九十斤,凡 四種。嘉靖中,郡守錢璞奏免解茶,將歲編茶夫銀二 百兩,解府造辦,解京御茶,改貢延平。而茶園鞠成茂 草,井水亦日湮塞。然山中土氣宜茶,環九曲之內不 下數百家,皆以種茶為業,歲所產數十萬斤。水浮陸 轉,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於海內矣。宋元製造團 餅,稍失真味。今則靈芽僊萼,香色尤清,為閩中第一。 至於「北苑壑源」,又泯然無稱。豈山川靈秀之氣,造物 生殖之美,或有時變易而然乎?
武夷山部外編
《武夷紀要》:楊萬大性尚恬靜,結茅武夷,漁樵山水間。 夜則懸燈獨坐,撫琴詠詩。一夕有道士黃冠元服,貌 甚偉,扣門云:欲往萬年宮,暝不便濟,求假榻一宿,大 因留之。自後數往來,而禮之益勤。一日復來謂大曰: 「吾非世人也,今當歸洞天,特來別汝。吾觀汝所為甚 善,天必有以報之。汝老矣,其在後人乎。」命舟欲與偕 去,萬大始諾之。既而戚然告曰:「吾二親未卜窀穸,豈 可去乎?」道士曰:「然。吾待汝勷事畢,與汝偕往未晚。」因 與共舟至甌寧之豐樂里,指溪灣秀峰下曰:「汝于某 年月日,奉父母柩于此,俟有白狸眠處,即葬所也。白 狸躍起,即葬時也。」大如期奉柩至山中,果見白狸,如 所言葬之。不逾年而他處子孫聞其地饒衍,多來居 之,因名其地曰「楊墩」,墓曰「白狸窠。」時年已九十有七, 一日晝寢,夢前道士來迎曰:「汝今大事已畢,當與俱 去。」覺即沐浴更衣,端坐而逝。今太師文敏公榮,即大 之後也。
楊文公億,其初生也,母章氏夢羽衣人自言武夷仙 托化,既而生,則一鶴雛也,盡室驚駭,貯而棄之江。其 叔父曰:「吾聞間世之人,其生必異,如姜嫄有棄,簡狄 有契。」乃追至江濱,開視,鶴已蛻而為嬰兒矣。體猶有 紫毳尺餘,彌月乃落。
《異聞總錄》:宋咸淳間,蜀人彭澹軒罷江東倅遊武夷, 嘗獨行林藪,入草庵中,見二人峨冠博帶對食,招彭 共坐俎中豕首一,羊肺一,雞一,所言皆《先天圖》《易》性 理之學,元妙深奧不可曉。彭請其姓字,右坐者云:「姓 魏,山林野叟,無字可稱。」左坐者不答。日暮辭歸。明日 攜榼再往,已無徑可達。下山至一富家,言所以,富家 云。異哉!昨日至朱祠致祭,正俎中之殽,方悟左者為 晦翁,右者魏鶴山也。
《武夷山志》:劉侍郎夔少時肄業山中,一夕方篝燈展 卷,忽有手藍色,毛毿毿然從窗隙入,為剔燈。劉遽執 其手,署押于上,乃叱使去,鬼曰:「吾不能去矣。」告侍郎 乞去所署,劉如其請,手始得去。後劉果歷工、戶、吏三 侍郎,享年八十有三。
《浦城志》:「楊翊字正臣,浦城人。嘗游武夷,至勝處必有 題詠。既歸,有道人投刺,自稱張湛然。翊館之南園,當 夜月明如晝,道人於池上長嘯,須臾雲氣慘淡,清飆 四起,眾皆寒悚。忽雙鶴從空而下,道人遂跨飛去,翊 始悟十三真君中所謂張湛者也。取刺視之,乃白紙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