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部彙考
唐秦系棲隱之《九日山》。
九日山:在今福建泉州府南安縣,連跨晉江縣界,邑 人以九日登高于此,故名。
九日山圖
考
按《方輿勝覽》,福建路泉州九日山,去城十五里,延福 寺之後山也。舊俗嘗以重陽日登高于此,故名。 按《三才圖會九日山圖考》:九日山在南安縣,連跨晉 江縣界,重九日,邑人多登高于此。無等岩,高丈許,鐫 「泉南佛國」四大字。唐僧無等建庵其側,趺坐四十年。 庵今廢。石佛岩在高士峰之巔,陳洪進鐫佛像于大 石上,建庵以覆之。翻經石,梁普通中,僧拘那羅陀嘗 翻譯《金剛經》于其上。一眺石在蓮花峰之巔,高廣皆 丈餘,登其上則四方萬境舉在目中,故名小清涼石 方廣丈餘,古木數株,掩映其上,登者必先憇于此。石 竈、石盆、石碾、石硯四石皆在秦君亭側,相傳唐隱士 秦系遺物也。自然磉石,圓如彈丸,周圍丈餘,出于天 成碧玉峽,二石相並,如玉之立。放生池在寺前,上有 翠光亭、惠泉,宋郡從事袁聞一重濬之,陳知柔為銘。 白雲井泉味甘洌,相傳唐進士傅荀嘗旦汲井,見雲 覆水湧,有龍躍其中,又名釣龍井。已上皆九日山延 福寺三十六奇中景也。高士峰在九日山之西,唐秦 系隱于此,上有石篆刻曰「高士峰。」元張光道詩:「淡淡 梨花寂寞春,一聲啼鳥隔花聞。高峰影射金雞月,渤 海晴橫碧嶠雲。」蓮花峰在九日山之北,上開八石,若 蓮花然。宋朱文公詩:「八石天開勢絕攀,算來未似此 心頑。已吞繚白縈青外,依舊箇中雲夢寬。」
按《閩書方域志》:「九日山在泉州府南安縣西,邑人以 重九登高于此。或謂有道人言,吾自戴雲山來此,九 日乃到,因以名之。」山奧衍明秀,溪流滉漾,峰巒映發, 隱為一區。自晉以來,縉紳先生以及方外之侶,並從 探憇。至唐秦系棲隱於此。穴硯注:「老子時山中有松 樹千章,盡東晉時物,鬱然幽閟,加以姜公輔、韓偓先」 後寄寓,遂以名勝。至宋,則士大夫餞送雅集,畢會於 此。而延平陳偁兩守泉郡,其子瑩中作山房讀書,鄒 志完浩、郭祥正功父俱來過之。紹興丙子,朱文公尉 同,秩滿就宿此山。傳竹隱伯成載酒愨被,泛舟弄月, 劇飲放歌。此時文公方二十七歲。去之三十年,為淳 熙乙巳。請祠家居,復來重遊,與陳休齋知柔賦詩懷 古,而茲山益增重矣。姜公輔所居峰在九日山東。慶 曆四年,蘇魏公紳大書「姜相峰」三字于石。峰頂有磴, 可坐數人。宋人有《姜相臺》詩,曾楚《公會寺記》稱東峰 亭基,蓋姜相尋幽而營棟者也。公輔沒,并葬于是。秦 系所居在九日峰西。系東渡江,邑人為立亭,號其峰 曰「高士。」石刻篆書「高士峰」三字,蒼勁古質,蘇才翁筆 也。亭旁因石為爐,碾盆硯,皆系遺物,于今具在。恨山 久如童,無復千章之美矣。山麓有寺曰延福,其始晉 太康中所創,去山二里許。其移山麓,則唐大曆三年 寺額,歐陽四門所書也。大中五年賜名建造。五代劉 乙詩:「曾見畫圖勞健羡,如今親見畫猶粗。」山之勝故 可見矣。寺故五十有四,宋元豐間合為延福禪寺云。 有三十六奇,曰神運殿。神運殿者,唐咸通中,僧初建 殿,求材於永春之樂山,遇一叟指引其處,是夕又夢 許護送。既一日,江水暴漲,其筏自至,若神齎運,故以 名殿,曰「靈嶽祠」,謂指木之叟,樂山之神也。祠以祀之, 水旱疫癘,海舶祈風,輒見徵應。宋時累封通遠王,賜 廟額「昭惠。」其後迭加至「善利廣福顯濟」六字。蓋宋時 泉有市舶,郡守歲以四月十一日同市舶提舉率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