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8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觀音巖,在野雲洞側,石壁萬仞。

集仙巖。

頭陀巖相傳唐有裴頭陀者,鐵履渡江,來居此山。披 荊榛,創小庵,坐側石罅,日湧米二升以贍之,客至則 隨增。後人大其竅,米遂絕。

《野雲洞》,「洞中日夕雲霧吐吞。」

降仙臺在山之上,一石高大而平,如臺然。舊傳仙人 時降其上,足跡尚存。臺下有石室碁局,界畫分明,有 黑白數子,左右蒼石可坐,名「爛柯石。」

《步雲臺》,

走馬埒山絕頂,寬廣砥平,仙人走馬其上,蹄跡尚存。 銅盤澗流十餘里,瀦而為潭,泓渟涵碧。

《接仙橋》:

天池在山之上,廣一里許,水澄澈不涸。

金剛石:

寶蓋石:

「試劍石」以上俱為栟櫚山之奇勝也。

栟櫚山部藝文一

《栟櫚山記        明》·羅明祖

永安溪流四十里為貢川。吾鄉也,間有栟櫚山,有寺 居溪之兩岸者,栟櫚之山。總之,其山循麓迄巒,中邊 俱石,砠者十之一二,草木以朽為泥,石而山,非山而 石,復絕人攀附,不與世人繩屐相交接,寧欺壓霄漢, 留貯煙霞,晴明中往往作千萬丈嶙層勢,仰之者首 不眠,不得盼睞。然一峰未去,一峰錯出,綿數十里許, 曾不以盼睞而盡也。隆隆下下,斷斷續續,界不盈尺, 而歷者登降必浹辰。推其意,祇欲縫雲織霧,苦澗壑 以紆折之行,絕不欲供世人亭梁具,奇甚奇甚!山多 古樹,古藤樹蒔。山之島者,杪必齊其巔。其產于巔者, 低偃如蓋,根爪四出,大風吹之不拔。其樹之藤交加 盤羅,依山之形為形,而巖恃以肆懸「墮之狀,無恐又 藉以塗其童赭之色,是故居者行者,踵相逮也。舟以 楊為《戙維》者眾,雖春亦憔悴。」而為遊之言者,聞之山 下人,未見有倦色流連,莫之或厭。由其奇,不安排,不 刓劃,望之有削者,有砥者,有籥者,有槃者,有几者,有 柩者,有帆者,有冕者,有舄者,有獸者,有鬼者。室必穹 空,泉必瀑布,路必鳥道,非一拳一勺而止也。馬氏女 五人尸解于百丈巖。巖下有龍潭,仙去。故人爭傳其 嶔巇玲瓏,咸僊子丹砂點化而成。故宋李伯紀先生 以讁經此,憩於寺,而目為「小武夷。」寺之側南一壝,其 同時正言鄧志宏先生讀書處也,因祠焉,號以《山,集》 亦如之。溪之左有葛里,有修竹灣,右桃源,桃源之上 是所謂百丈巖者。百丈巖之上為巖梁,梁下一泉至 門已為壑,門徑室堂,宛生成石室之前一梁,人登梁 上。石梁之外未至棲真巖,人穿梁下。先子未遊武夷 時,辭家而居之。余所買者,臨桃源,舊呼為「范家山」,亦 奇,以力未能荒。各景內名數累百,總之曰「栟櫚山。」

栟櫚山部藝文二

《栟櫚山          》宋李綱

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列岫籠煙紅削 玉,澄潭秋月碧生漪。猿猱飲水聯修臂,樛木連雲擁 老枝。天下幽奇多僻壤,直疑造化惡人知。

《前題》
方譽

昔年曾到武夷山,今日栟櫚彷彿間。仙子不知何處 去,漫留蹤跡在塵寰。

栟櫚山部紀事

《永安縣志》:「宋鄧肅字志宏,少警悟能文,美風儀,善談 論。居栟櫚山,李綱見而奇之,相倡和為忘年友。欽宗 朝為左正言,又擢諫垣。感激言事,凡抗二十疏,言皆 切至,上多採納。紹興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有《栟櫚 集》二十五卷。」

《延平府志》:「明羅天長紫曦,永安人。少有逸志,嗜山水, 尤好老、莊、《抱朴》等書。嘗賈木泛洋,達六鼇山,有異遇, 遂厭珍茹素,探奇武夷。武夷固多顯跡,有呂僊百字 碑,眾莫解。公能辨蝌蚪文,為句比字櫛,刊之行世。隱 武夷峰十餘年,歸廬于栟櫚山六龍窩巖梁諸處。所 講周天易數,四方從遊者日眾,煉性修真,卒年七十」 有九。子明祖,負重名,成進士,潔己服官,皆《天長庭訓》 之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