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應劭曰:「鬲偃姓,咎繇。後光武建武十三年,封建議 將軍朱祐為侯國。」

大河故瀆又北逕修縣故城東,又北逕安陵縣西。 本修之安陵鄉也。《地理志風俗記》曰:「修縣東四十里 有安陵縣,故縣也。」又東北至東光縣故城西,而北與 漳水合。一水分

大河故瀆北出為「屯氏河」,逕館陶縣東,東北出。《漢 書溝洫志》曰:「自塞宣防,河復北決於館陶縣,分為屯 氏河,廣深與大河等。成帝之世,河決館陶及東郡金 堤,上使河堤謁者王延世塞之,二十日堤成。」前漢志作三十 六日詔以建始五年為河平元年,以延世為光祿大夫。 是水亦斷屯氏故瀆。水之又東北,屯氏別河出焉。屯 氏別河故瀆又東北,逕信城縣,張甲出焉。《地理志》曰: 張甲河及瀆,首受屯氏別河於信城縣者也。張甲河 及瀆北絕。一本絕下有清字河。於廣宗縣清分為二瀆,左瀆 逕廣宗縣故城西,又北逕建始縣故城東。田融云,「趙 武帝」三字有誤二十二年,立建興,治廣宗,置建始、興德五 縣隸焉。

左瀆又北,逕經城東,繚城西,又逕南宮縣西北,注「絳 瀆。」右瀆又東北,逕廣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界城亭 北,又東北,逕長樂郡武彊縣故城東。長樂,故信都 也。晉太康五年,改從今名。

又東北逕廣川縣,與水故道合。又東北,逕廣川縣故 城西,又東逕棘津亭南。「徐廣曰:『棘津在廣川。司馬 彪曰:『縣北有棘津城,呂尚賣食之困,疑在此也』』。」劉澄 之云:「譙郡酇縣東北有棘津亭,故邑也。呂尚所困處 也。」余按《春秋左傳》,「伐巢,克棘,入州」來,無「津」字。杜預《春 秋釋地》又言棘亭在酇縣東北,亦不云有津字矣。而 竟不知澄之於何而得是說。然天下以棘為名者多, 未可咸謂之棘津也。又《春秋昭公十四年》,晉侯使荀 吳帥師,涉自棘津,用牲于洛,遂滅陸渾。杜預《釋地》「闕 而不書。」服虔曰:「棘津猶孟津也。」徐廣《晉紀》又言,石勒 自葛陂寇河北,襲汲入向水,於方頭濟自棘。棘津在 東郡、河內之間。田融以為即石濟南津也。雖千古茫 昧,理世元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沿途隱顯,方土可 驗。司馬遷云:「呂望。東海上人也。老而無遇。以釣于」當作 干《周文王》又脫一云字《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七十則 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為帝師。皇甫士安云:「欲隱東 海之濱,聞文王善養老,故入釣於周。」今汲水城亦言 有呂望隱居處。起自東海,迄於鄷雍,緣其逕趣,趙魏 為密,厝之譙宋,事為疏矣。

張甲故瀆又東北至修縣東會清河。《十三州志》曰: 張甲河東北至修縣入清漳者也。

屯氏別河,東枝津出焉。東逕信成城南,又東逕信陽 縣故城南,清河郡北。魏清陽,徙置也。

又東北,逕陵鄉南,又東北,逕東武城縣故城南,又東 北,逕東陽縣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更之曰胥陵 矣。俗人謂之高黎郭」,非也。應劭曰:「東武城東北三十 里有陽鄉故縣也,又東散絕,無復津逕。」

《屯氏別瀆》又東北,逕清河郡南,又東北,逕清河故城 西。漢高六年,封王吸為侯國。《地理風俗志》曰:「甘陵 郡東南十七里,有清河故城者,世謂之鵲城也。」又東 北經繹幕縣南,分為二瀆。

屯兵別河北瀆,東逕繹幕縣故城南。東邑大河故瀆 又東北,逕平原縣枝津北出,至安陵縣遂絕。

屯氏別河北瀆又東北,逕重平縣故城南。應劭曰: 「重合縣西南八十里有重平鄉,故縣也。又東北逕重 合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定縣故城南。漢武帝元朔四 年,封齊孝王子劉成為侯國。」《地理風俗記》曰:「饒安縣 東南三十里,有定鄉城,故縣也。」

屯氏別河北瀆,又東入信陽縣,今無水。又東為咸河, 東北流逕陽信縣故城北。《地理志》:「渤海之屬縣也, 東注於海。」

屯氏別河南瀆自平原東絕大河故瀆,又逕平原縣 故城北。東北枝津又出,東北至安德縣界,東會商河、 屯氏別河。

南瀆又東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縣,遂 絕。孫云按上下文屯氏別河南瀆當相續

屯氏別河南瀆,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瀆東出,亦 通謂之「篤馬河。」即《地理志》所謂「平原縣有篤馬河, 東北入海五百六十里」者也。

東北逕安德縣故城西,又東北逕臨齊城南。始,東 齊未賓,大魏築城以臨之,故「城」得其名也。

又屈逕其城東,故瀆廣四十步。又東北,逕重丘縣故 城西。《春秋:襄公二十五年》:秋,同盟重丘,伐齊故也。 應劭曰:「安德縣北五十里有重丘鄉,故縣也。」

又東北逕西平昌縣故城北。北海有平昌縣,故加 西。漢宣帝元康元年,封王長君為侯國,故渠川派東 入般縣為般河,蓋亦九河之一道也。《漢書》稱「公孫瓚 破黃巾於般河」,即此瀆也。又東為白鹿淵,水南北三 百步,東西千餘步,深三丈餘。其水冬清而夏濁,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