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縣氏涅水也。東與白雞水出縣之西山,東逕其縣 北,東南流入涅水。涅水又東南,與武鄉水會焉。水源 出武山,西南逕武鄉縣故城西,而南出得清谷口,水 源出東北長山清谷,西南與鞸鞈、白壁二水合,南入 武鄉水。又南得黃水口,黃水三源,同注一壑,東南流 與隱室水合,水流西北出隱室山,東南注潢水。李云疑作 涅水又東入武鄉水。武鄉水又東南,注于涅水。涅水又 東南流,注于漳水。漳水又東逕磻陽城北,倉石水入 焉。水出林慮縣之倉石溪,東北逕魯班門,西闕昂藏, 石壁霞舉,左右結石修防,崇基仍存。北逕偏橋東,即 林慮之嶠嶺,抱犢固也。石磴西陛,陟踵修上五里餘, 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為偏橋,劣得道。宋本作通行亦 言「故有偏橋」之名矣。自上「猶須攀蘿捫葛,方乃自津。」 山頂即庚眩墜處也。庚眩未詳或當是猨眩之譌地志所謂猨眩之岸也倉石 溪水又北合白水溪,溪水出壺關縣東白木川,東逕 百畝城北,蓋同「仇池百頃」之稱矣。後漢書云白馬氐勇戇抵冒貪貨死 利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頃四面斗絕仇池記云仇池百頃周迴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凡 二十一道可攀緣而上又東逕林慮縣之石門谷,又注于蒼溪 水。蒼溪水又北逕磻陽城東,而北流注于漳水。漳水 又東逕葛公亭北,而東去矣。

又東過武安縣。漳水逕于縣東。清水自涉縣東南 來流注之,世謂「決入之」,所謂「交漳口」也。

又東出山,過鄴縣西。漳水又東,逕三戶峽,為三戶 津。張晏曰:「三戶,地名也,在梁期西南。」孟康曰:「津峽名 也,在鄴西四十里。」又東汗。宋本作泝水注之。水出武安縣 山,東南流,逕于城北。昔項羽與蒲將軍英布濟,自三 戶破章邯,于是水汗水東注于漳水。漳水又東逕武 城南,世謂之梁期城。梁期在鄴北,俗亦謂之兩期城, 皆為非也。司馬彪《郡國志》曰:鄴縣有武城,武城即期 城矣。漳水又東北,逕西門豹祠前,祠東側有碑,隱起 「為」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魏文 帝《述征賦》曰:「羨西門之嘉跡,忽遙睇其靈宇。」漳水右 與枝水合,其水上承漳水于邯會西,而東別與邯水 合。水發源邯山,東北逕邯會縣故城,西北注漳水,故 曰邯會也。張晏曰:漳水之別,自城西南,與邯山之水 會。今城旁猶有溝渠存焉。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趙敬 肅王子劉仁為侯國。其水又東北入于漳。昔魏文侯 以西門豹為鄴令也,引漳以溉鄴,民賴其用。其後至 魏襄王,以史起為鄴令,又堰漳水以灌鄴田,咸成沃 壤,百姓歌之。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號天井堰。 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 為十二流,皆懸水門。陸氏《鄴中記》云:「水所溉之處,名」 曰晏陂澤。故左思之賦魏都也,謂墱流十二,同源異 口者也。魏武之攻鄴也,引漳水以圍之。《獻帝春秋》曰: 司空鄴城,圍周四十里,初淺而狹,如或可越,審配不 出爭利,望而笑之。司空一夜增修,廣深二丈,引漳水 以注之,遂拔。鄴本齊桓公所置也,故《管子》曰:「築五鹿、 中牟、鄴,以衛諸夏也。」後屬晉。魏文侯七年始封。地。 宋本作始封此地故曰魏也。漢高帝十二年,置魏郡,治鄴縣。 王莽更名魏城。後分魏郡置東西部都尉,故曰三魏。 魏武又以郡國之舊,引漳流自城西東入,逕銅雀臺 下,伏流入城東注,謂之長明溝也。渠水又南逕止車 門下,魏武封于鄴,為北宮,宮有文昌殿。溝水南北夾 道,枝流引灌,所在通溉。東出石竇下,注之湟水。故魏 武《登臺賦》曰:「引長明,灌街里。」謂此渠也。石氏于文昌 故殿處,造東西太武二殿于濟北殿。當作榖城之山,採 文石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衛屈柱趺瓦,悉鑄銅 為之,金漆圖飾焉。又徙長安、洛陽銅人置諸宮前,以 華國也。城之西北有三臺,皆因城之為基。當作城為之基巍 然崇舉,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平坦略盡。 《春秋古地》云:「葵丘,地名,今鄴西臺是也。」謂臺已平,或 更有見,意所未詳。其中曰銅雀臺,高十丈,有屋百餘 間。臺成,命諸子登之,並使為賦。陳思王下筆成章,美 捷當時,亦魏武望奉常王叔治之處也。昔嚴才與其 屬攻掖門,修聞變,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太 祖在銅雀臺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相國鍾 繇曰:「舊京城有變,九卿各居其府,卿何來也?」修曰:「食 其祿焉,步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時人以為美 談矣。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連棟接檐。宋本作榱彌覆其 上,盤迴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屋上起五層樓,高十 五丈,去地二十七丈。又作銅雀于樓巔,舒翼若飛。南 則金雀臺,高八丈,有屋一百九間。北曰冰井臺,亦高 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 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書,又然之,難盡,亦謂之 石炭。又有粟窖及監。疑作鹽以備不虞。今窖上猶有石 銘存焉。左思《魏都賦》曰:「三臺列峙而崢嶸者也。」城有 七門:南曰鳳陽門,中曰中陽門,次曰廣陽門,東曰達 春一作建春門北曰廣德門,次曰廐門,西曰金明門,一曰 「白門。」鳳陽門三臺洞開,高三十五丈,石氏作層觀架 其上,置銅鳳頭,高一丈六尺。東城上石氏立東明觀, 觀上加金博山,謂之「鏘天。」北城上有齊午。宋本作斗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