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地理通釋》《七國形勢攷》洹水正義云:「出相州林慮 縣西北林慮山中。」〈註〉《地理志》註云:「隆慮山在縣北。洹 水在相州北四里。」
項羽與章邯盟洹水南殷虛上。《輿地廣記》云:「相州臨 漳縣,本鄴縣,後周分東北界置洹水縣。」〈省入廣平府成安〉《山 海經》云:「神囷之山,黃水出焉,東流注于洹。」《隋圖經》「俗 謂安陽河,即聲伯夢涉之所。」〈註〉正義《國都城記》云:「鄴 縣城西南四十里有洹水。」
按:《金史地理志》:「彰德府:安陽。」〈註〉有洹水。
沁州銅鞮。〈註〉有洹水。
京兆府「櫟陽。」〈註〉有洹水。
按《續文獻通考》:「河南彰德府安陽河,一名洹水,源自 故洹水縣,東至林、安陽二縣,屢伏屢見。東經永和鎮 入衛河。」
按《河南通志》:「彰德府府城西四十里有龍山,山之東 南有村曰善應,洹水洑流出焉。」
安陽河一名「洹水」,源出洹山,至林慮縣,其水屢伏屢 見,流經安陽縣永和鎮,合衛水,六國合從,盟于洹水。 即此。
淅水,一名「三陽河」,源出陵川縣淅水村,流經林縣南, 與洹水合。
水冶渠,在安陽縣西四十里。後魏引水鼓爐,名「水冶。」 僕射高隆之監造泉東北流入洹。
鸕鶿陂,在臨漳縣東北二十里。洹水漲入陂,有蒲葦, 魚鱉鸕鶿,故名。
按《彰德府志》:「洹水,一名安陽河,在府北四里,深者三 丈,淺者不能沒脛。其源出上黨故洹氏縣,經林慮洑 而瀑于善應、高平,自城西南遶城而東,經永和曲店 伏恩村入衛河。」
虎澗在安陽縣西三十里野馬岡下,因避石虎諱,改 名彪澗。有小泉,名黃花水,東南流七里,入于洹。 珍珠泉,周二十步,在安陽縣西四十里。《舊經》曰:「後魏 時引水鼓爐名水冶,僕射高隆之監造」,深一尺,廣一 步半,泉東北流十里,入于洹。
黃水,在林縣北五里。《水經》曰:「源出黃花谷北崖下雞 翅洪,東流至谷口,洑入地下,東北十里復出,北流與 洹水合。」
葦泉,在林縣西北十五里,源出川澤,東南流與洹水 合。
按《畿輔通志》:「大名府御河,即白溝水,隋煬帝引洹水 為遊覽之所,故名。今不見。或曰亦併于衛,然土人猶 曰御河云。」
洹水,經魏縣西南,下流達于白溝,今無蹤跡,疑併衛 河云。
白溝在內黃縣東北。《水經注》云:「洹水逕內黃縣北,東 流注于白溝。」
按《濟南府志》:「衛河即漢之屯氏河,隋大業中疏為永 濟渠,亦名御河。其源自河南衛輝府輝縣,合滏、洹、淇 三水,東流至館陶縣界,與漳河合。」
洹水部藝文〈詩〉
《過洹水,將入里,有懷長安故人》
明張慎言
洹水纔過丹水流,客愁爭似水悠悠。汀洲綠映征袍 淺,桃李香迎鳥語柔。耽靜計將書卒歲,懷人豈但日 三秋。歸來鄉里都如故,晚計方思馬少游。
洹水部紀事
《竹書紀年》:「商文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絕。」
《戰國策》:「昔者紂為天子,帥天下,將兵百萬,左飲於淇 谷,右飲於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
蘇秦說趙王曰:「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 六國從親,以儐畔秦,令天下之將相相會於洹水之 上,通質刑白馬以盟之。」
《漢書項羽傳》:「秦將章邯使使見羽,欲約。羽召軍吏謀 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羽乃與盟洹水南殷 墟上。」
《彰德府志》:「漢魏桓成帝時,隱居於洹水之濱,清高自 尚。」
《三國魏志武帝本紀》:建安九年:「二月,袁尚復攻譚,留 蘇由、審配守鄴,公進軍到洹水,由降。」
《梁書高祖武帝本紀》:宣德皇后臨朝,策高祖曰:「群豎 猖狂,志在借一,豕突淮涘,武騎如雲。公爰命英勇,因 機騁銳,氣冠版泉,勢踰洹水。」
《魏書後廢帝本紀》:中興二年「閏三月,尒朱天光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