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目錄

 河部彙考六

  考

 河部彙考七

  陶唐氏帝堯一則

  夏帝芒一則

  周成王一則 夷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文帝二則 武帝建元一則 元封一則 宣帝神爵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一則

  北魏太祖乾化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世祖太平真君一則

  唐元宗開元一則 天寶四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三則

  天禧一則 仁宗康定二則 皇祐一則

  金世宗大定三則 章宗明昌一則 宣宗貞祐一則

  元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三則 順帝至正三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河部彙考八

皇清順治二則 康熙一則

山川典第二百二十二卷

河部彙考六

按《陝西通志》:「黃河自西番入中國陝西省,經洮州、河 州、蘭州諸境。又東北流出塞二千餘里,復入中國山 西大同府界。」

按《洮州衛志》:「黃河在衛西九百里,流崑崙山,東經本 衛,直抵河州衛界。」

按《岷州衛志》:「洮水在衛北一里,發源西傾山柏木溝, 東流入州界,北至枹罕入于黃河。」

按《河州志》:黃河在州北八十里,源出西域察罕腦兒, 華言星宿海子。過崑崙山,《禹貢》「導河自積石。」蓋自積 石至河州界,經沇州城西,匯洮、灕、湟水,由蘭州城北, 越亂山,過寧夏,出塞外為河套,始轉而東入豫兗。 積石山,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禹貢》「導河積石至于 龍門」,即此。兩山如削,黃河中流。

黃河上渡在積石山下,路通西寧。

黃河下渡在州北六十里剌麻川,通莊浪路。

洩湖橋在州城東三十里。禹未鑿時,州地即湖也。既 鑿,水皆入黃河,故名。兩岸禹鑿,石蹟猶存。

按《蘭州志》,「黃河在州城北五步。」

龍尾山在州城西南,即皋蘭山西支。形如龍尾,落黃 河之壖。

柯家灘在州城東北七里河水中。

石嶮口峽,在州城東二十五里,兩岸懸立,黃河東流 入金縣,亂山始瀉為巨川。

紅泥泉在州城東南十五里。源出自皋蘭山麓,下流 入于河。

浩亹水在州城西北一百九十里,一名「閣門水。」源出 馬寒山峽中流經州城,東南入黃河。

梁泉水在州城東南八十里。北流注于河。

曲柳泉:在州城東三十里,東流入河。

崔家崖壩與教場後壩皆引黃河水。

按《金縣志》,「黃河在縣北六十里。」

按《鞏昌府志》:「黃河在會寧縣北二百八十里,自金城 來納諸水,經古會州。」

什字川水,在縣東五十里。出自隆德山谷中,下流入 河。

按《安定縣志》:「亂山在縣北八十里,紛峙若蜂窩然,黃 河繞此而南。」

西河,去縣一里,發源于甸子川,凡西之溪流皆屬焉。 至東城角與東河會,北流二百里入黃河。

按《臨洮府志》:「洮河在府西三里,源出谷渾地西傾山, 盤旋山峽中數百里,始入府界,東流至枹罕縣,合眾 流入于河。」

按《靖遠衛志》:「黃河在衛北一里」,河北即塞外。

韋靜山在衛北三十里。東連雲山,石峽險窄,黃河自 上垂流數十丈,折而東,入寧夏界。

祖厲水在衛西南一百三十里。北流經舊祖厲縣,入 黃河。

黃河堰在衛北。唐刺史安敬忠築,以捍河流。

按《寧夏衛志》:「黃河在衛東南四十里,自蘭會來,經中 衛入峽口,又經鎮城東北,引渠溉田數萬頃。又東北 過東勝,抵雲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