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三十八卷目錄

 汴水部紀事

 汴水部外編

山川典第二百三十八卷

汴水部紀事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二年「夏四月,遣將作謁者 王吳修汴渠,自滎陽至于千乘海口。」汴渠者,即蒗 蕩渠也。汴自滎陽首受河,所謂「石門」,在滎陽山北一 里。過汴以東,積石為隄,亦號「金隄」,成帝陽嘉中所作 也。

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辛巳,行幸滎陽,巡行河渠。乙 酉,詔曰:「自汴渠決敗,六十餘歲,加頃年以來,雨水不 時,汴流東侵,日月益甚,水門故處皆在河中,漭瀁廣 溢,莫測坼岸,蕩蕩,極望不知綱紀。今兗、豫之人,多被 水患,乃云縣官不先人急,好興它役。又或以為河流 入汴,幽、冀蒙利。故曰左隄彊則右隄傷,左右俱彊則 下方傷。宜任水勢所之,使人隨高而處,公家息壅塞 之費,百姓無陷溺之患。」議者不同,南北異論,朕不知 所從,久而不決。今既築隄理渠,絕水立門,河汴分流, 復其舊跡。陶丘之北,漸就壤墳,故薦嘉玉潔牲,以禮 河神。東過洛汭,歎禹之績;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濱 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庶繼世宗《瓠 子》之作。」因遂渡河,登太行,進幸上黨。

《王景傳》:「景沈深多技藝,辟司空伏恭府。時有薦景能 理水者,顯宗詔與將作謁者王吳共修作浚儀渠。吳 用景墕流法,水乃不復為害。初,平帝時,河汴決壞,未 及得修。建武十年,陽武令張汜上言,河決積久,日月 侵毀,濟渠所漂數十許縣,修理之費,其功不難,宜改 修隄防,以安百姓。」書奏,光武即為發卒,方營河功,而 浚儀令樂俊復上言:「昔元、光之間,人庶熾盛,緣隄墾 殖,而瓠子河決,尚二十餘年,不即擁塞。今居家稀少, 田地饒廣,雖未修理,其患猶可。且新被兵革,方興力 役,勞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須平靜,更議其事。」光武得 此遂止。後汴渠東侵,日月彌廣,而水門故處皆在河 中,兗、豫百姓怨歎,以為縣官恒興他役,不先民急。永 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景陳 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功業有成, 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夏,遂發 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築隄,自滎陽東至千乘 海口千餘里。景乃商度地埶,鑿山阜,破砥績,直𢧵溝 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 無復潰漏之患。」景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明年 夏,渠成,帝親自巡行,詔濱河郡國置河隄員史,如西 京舊制。景由是知名。王、吳及諸從事掾吏,皆增秩一 等。景三遷為侍御史。十五年,從駕東巡狩,至無鹽,帝 美其功績,拜河堤謁者,賜車馬縑錢。

《晉書宣帝本紀》:「魏齊王正始三年春,天子追封諡皇 考京兆尹為舞陽成侯。三月,奏穿廣漕渠,引河入汴, 溉東南諸陂,始大佃於淮北。先是,吳遣將諸葛恪屯 皖,邊鄙苦之,帝欲自擊恪,議者多以賊據堅城積穀, 欲引致官兵。今懸軍遠攻,其救必至,進退不易,未見 其便。帝曰:賊之所長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觀其變,若 用其所長,棄城奔走,此為廟勝也。若敢固守,湖水冬 淺,船不得行,勢必棄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 四年秋九月,帝督諸軍擊諸葛恪,車駕送出津陽門。 軍次於舒,恪焚燒積聚,棄城而遁。帝以滅賊之要,在 於積穀,乃大興屯守,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 於潁之南北萬餘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 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

《王濬傳》:初詔書使濬下建平,受杜預節度。濬至西陵, 預與之書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當徑取秣陵,討累 世之逋寇,釋吳人於塗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泝河 而上,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濬大悅。」

《元帝本紀》大興三年七月詔曰:「祖逖部將衛策大破 石勒別軍於汴水,加逖為鎮西將軍。」

《宋書符瑞志》:「孝武帝大明四年二月乙巳,徐州剌史 劉道隆於汴水得白玉戟以獻。」

《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榮州有黑龍見,與赤龍鬥 於汴水之側,黑龍死。」

《冊府元龜》:「唐代宗廣德二年三月,以太子賓客劉宴 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淮已來轉運使,仍與河 南副元帥計議開決汴河。」

《唐書五行志》:「德宗貞元四年七月,自陜至河陰,河水 黑流入汴,至汴州城下,一宿而復。近黑祥也。」

僖宗中和三年秋,汴水入與淮水鬥,壞船數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