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易候》曰:「何以知賢人隱?」師曰:「視四方常有大雲,五色

具而不雨,其下賢人隱矣。」

又東過相縣南,屈從城北東流,當蕭縣南,入于睢。 相縣故宋地也。秦始皇二十三年,以為泗水郡。漢高 帝四年,改曰沛郡,治此。漢武帝元狩六年,封南越桂 林監居翁為侯國,曰湘成也。王莽更名之吾符縣,曰 吾符亭也。舊本作吾符高亭漢地理志王莽改沛郡曰吾符改相縣曰吾符亭睢水東 逕石馬亭,亭西有漢故伏波將軍馬援墓。睢水又東 逕相縣故城南,宋恭公之所都也。國府園中猶有伯 姬黃堂基,堂夜被火,左右曰:「夫人少避。」伯姬曰:「婦人 之義,保傅不具。」夜不下堂。遂遇火而死。斯堂即伯姬 燌死處也。城西有伯姬冢。昔鄭渾為沛郡太守,于蕭、 相二縣興陂堰,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睢水 又左合白瀆水,水上承梧桐陂,陂側有梧桐山。陂水 西南流,逕相城東,而南流注于睢。睢盛則北流入于 陂,陂溢則西北注于睢,出入迴環,更相通注,故《經》有 入睢之文。睢水又東逕彭城郡之靈壁東,東南流。《漢 書》項羽敗漢王于靈壁東,即此處也。又云:「東通穀泗。」 服虔曰:水名也,在沛國相界。又詳睢水。逕穀熟兩分, 而睢水為蘄水,故二水所在枝分,通為兼稱。穀水之 名,蓋因地變,然則穀水即睢水也。又云:「漢軍之敗也, 睢水為之不流。」睢水又東南,逕竹縣故城南,《地理志》 曰:「王莽之篤亭也。」李奇曰:「今竹邑縣也。」睢水又東,與 滭湖水合,水上承甾丘縣之淠陂,南北百餘里,東西 四十里,東至朝解亭,西屆彭城甾丘縣之故城東,王 莽更名之曰「善丘」矣。其水自陂南系於睢水。睢水又 東南八丈故溝水注之。水上承蘄水,而北會睢水,又 東逕符離縣故城北。漢武帝元光四年,封路博德為 侯國,王莽之符合也。睢水東逕臨淮郡之取慮故城 北,昔汝南步遊張少失其母,及為縣令,遇母于此,「乃 使良馬踟躕,輕軒罔進,顧訪病姬,乃其母也。誠願宿 憑,而冥感昭徵矣。」睢水又東合烏慈水,水出縣西南 烏慈渚潭漲,東北流,與長直故瀆合。溝舊上承蘄水, 北流八十五里,注烏慈水。烏慈水又東逕取慮縣南, 又東屈逕其城東,而北流注于睢。睢水又東逕睢陵 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劉楚為 為侯國。王莽之睢陸也。睢水又東,與潼水故瀆會。舊 上承潼縣西南潼陂,東北流,逕潼縣故城北,又東北 逕睢陵縣下會睢。睢水又東南流,逕下相縣故城南。 高祖十二年,封莊侯泠耳為侯國。應劭曰:「下相水出 沛國相縣,故此加下也。」然則下相又是睢水之別名 也。東南流入於泗,謂之「睢口」,經止蕭縣,非也。所謂得 其一而忘其二矣。

按《寰宇記》,「睢水在縣南,汴水在縣北。梁孝王廣睢陽 城七十里,開汴河,于是汴水始經城南,積而為蓬池 澤。」

按:《魏書地形志》,「臨清郡睢陵。」有睢水。

按:《隋書地理志》,「梁郡陳留。」有睢水。

按《續述征記》:「睢、渙二水,波若五色,有文章。」

按:《金史地理志》:「睢州,襄邑。」古襄牛地。有「睢水。」 歸德府「睢陽。」宋名宋城。有睢水。

寧陵。有睢水。

亳州酇。有睢水。

宿州,「符離。」有睢水。

按:《續文獻通考》:「河南開封府睢水在陳留縣東北四 十里,東經睢州達寧陵縣。」

歸德府「睢水」,在睢州北十里,受汴入泗。

鳳陽府睢水,在宿州北二十里,源出河南夏邑縣白 河,東流至清河口入淮。

淮安府睢水在睢寧縣西。源自靈璧縣,東流經縣界, 又東北至宿遷縣入泗水。

徐州睢水,在州城南六十里。

按《河南通志》:開封府睢水在陳留縣城東北四十里, 又名隄河,合小黃河東流經杞縣、睢州、寧陵縣,達于 徐州。

按《歸德府志》商丘縣睢水,《括地志》云:「睢水首受浚儀 縣浪蕩渠水,東流入泗,過沛。」《水經》云:「睢水東南經流 竹園」,蓋在今府城之南云。

夏邑縣睢水,在縣南二里,經永城縣,合沙、白二水,達 於宿州。

睢河故道在縣城北一里許,即漢高帝敗軍入穀泗 及睢水之處。

睢州睢水,在州北七里。州之得名以此。按:睢水在梁 郡,受汴入泗,韓信敗龍且,睢水為下流,此即其上流 也。

按《江南通志》。淮安府睢水在睢寧縣西南,自宿州靈 璧縣界東流環縣治後,又東四十里引芹溝湖入泗 河,水勢小而流長。按睢水有二,一見徐州。

鳳陽府小河在靈璧縣城北六十里,即睢水。項羽大 破漢軍于靈璧東睢水上,即此。

蘄水,出宿州蘄縣鄉,會睢水入於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