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漢時鐵錐,長六尺,入地三尺,頭西南指,不可動止。」

一作

「月朔自正」,以為晉氏中興之瑞,而今不知所在。或 言在中陽城池臺未知焉。是淵水自池西出,屈逕其 城西,而東南流注于汜。汜水又東,逕大梁亭南,又東 逕梁臺南,東注渠。渠水又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 水出焉。右則新溝注之。其水出逢池,池上承役水于 菀陵縣,別為魯溝水,東南流,逕開封縣故城北。漢高 帝十一年,封陶舍為侯國也。《陳留志》稱「阮蘭」一作阮簡字 茂弘,為開封令。縣側有劫賊,外白甚急,《數阮》一作簡下同 方圍棋長嘯,吏云劫急。阮曰:「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 樂如是。故《語林》曰:「王中郎以圍棋為坐隱。或亦謂之 為手談,又謂之為棋聖。」魯溝南際富城,東南入百尺 陂,即古之逢澤也。徐廣《史記音義》曰:秦孝公會諸侯 于逢澤陂,陂一云衍汲郡墓,《竹書紀年》作「逢澤」,斯其處 也。故應德璉《西征賦》曰:「鸞衡東指,弭節逢澤。」其水東 北流為新溝,新溝又東北流,逕牛首鄉北,謂之牛建 城,又東北注梁。一作渠即沙水也,音蔡。許慎正作沙音, 言水散石也。從水少水,沙見矣。楚東有沙水,謂此水 也,無佗也,皆變名矣。其國多池沼,時池中出神劍,到 今其民像而作之,號大梁氏之劍也。渠又北屈,分為 二水,《續述征記》曰:「汴沙到浚儀而分也。」汴東注,沙南 流,其水更南流,逕梁王吹臺東。《陳留風俗傳》曰:「縣有 蒼頡師曠,城上有列」仙之吹臺,北有牧澤,中出蘭蒲, 上多儁髦衿帶。牧澤方一十五里,俗謂之蒲關澤,即 謂此矣。梁王增築,以為吹臺,城隍夷滅,略存故跡,今 層臺孤立於牧澤之右矣。其臺方一百許步,即阮嗣 宗《詠懷詩》所謂「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蕭管有遺 音,梁王安在哉?」晉世喪亂,乞活憑居,削墮故基,遂成 二層,上基猶方四五十步,高一丈餘,世謂之乞活臺, 又謂之婆臺城。梁水於此有陰溝、鴻溝之稱焉。項羽 與漢高分王,指是水以為東西之別。故蘇秦說魏襄 王曰:「太王之地,南有鴻溝是也。」故尉氏縣有波鄉亭、 波亭、鴻溝鄉、鴻溝亭,皆藉水以立稱也。今蕭縣西亦 有鴻溝亭,梁國睢陽縣東有鴻口亭,先後談者亦指 此以為楚漢之分王,非也。蓋《春秋》之所謂「紅澤」者矣。 渠右與汜水合,水上承役水于宛陵縣,縣故鄭都也, 王莽之左亭縣也。役水枝津東派為汜水者也,而世 俗謂之汜溝水也。舊本作泥溝水《春秋左傳。僖公三十年》,晉 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汜南,所謂「東汜」者也。 又屈南至扶溝北。沙水又東南,逕牛首鄉東南,魯 渠水出焉,亦謂之宋溝也。又逕陳留縣故城南,孟康 曰:「留,鄭邑也。後為陳所并,故曰陳留矣。」魯溝又東南, 逕圉縣故城北,縣苦楚,難修其干戈以圉其患,故曰 圉也。或曰:邊陲之號矣,歷萬人散。王莽之篡也,東郡 太守翟義興兵討莽,莽遣奮威將軍孫建擊之於圉 北,義師大敗,尸積萬數,血流溢道,號其處為萬人散, 百姓哀而祠之。又歷魯溝亭,又東南至陽夏縣故城 西。漢高祖六年,封陳豨為侯國。魯溝又南入渦,今無 水也。沙水又東南,逕斗城西。《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 殯伯有尸,其臣葬之。」於是城也。沙水又東南,逕牛首 亭東。《左傳桓公十四年》,宋人與諸侯伐鄭東郊取牛 首者也。俗謂之車牛城矣。沙水又東南,八里溝出焉。 又東南,逕陳留縣裘氏鄉裘氏亭西,又逕澹臺子羽 冢東,與八里溝合。按《陳留風俗傳》曰:「陳留縣裘氏鄉 有澹臺子羽冢,又有子羽祠,祈禱焉。」京相璠曰:「今泰 山南武城縣有澹臺子羽冢,縣人也。」未知孰是。因其 方誌所敘,就記纏絡焉。溝水上承沙河而西南流,逕 牛首亭南,與百尺陂水合。其水自陂南逕開封城東 三里岡,左屈而西流,南轉注八里溝。又南得野兔水 口,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陂,鄭地也。《春秋傳》云 「鄭伯勞屈生于兔氏也。」陂水東北入八里溝。八里溝 水又南逕右倉城西,又南逕兔氏亭東,又南逕邵亭 西,東入沙水。沙水南逕扶溝縣故城東,縣即潁川之 穀平鄉也。有扶亭,又有洧水溝,故縣有扶溝之名焉。 建武元年,漢光武封平狄將軍朱鮪為侯國。沙水又 東與康溝水合,水首受洧水於長社縣東,東北逕向 岡西,即鄭之向鄉也,後人遏其上口。今水盛則北注, 水耗則輟流。又有長明溝水注之,水出宛陵縣故城 西北,縣有二城,此則西城也。二城以東,悉多陂澤,即 古制澤也。《京相璠》曰:「鄭地。」杜預曰:「澤即滎陽宛陵縣, 東即春秋之制田也。」故城西北平地出泉,謂之龍淵 泉。淵水流逕陵丘亭西,又西,重泉水注之。水出西城 北平地泉湧南流,逕陵丘亭西,西南注龍淵水。龍淵 水又東南,逕凡陽亭西,而南入白鴈陂,陂在長社東 北,東西七里,南北十里,在林鄉之西南。司馬彪《郡國 志》曰:「宛陵有林鄉亭。」白鴈陂,又引瀆南流,謂之長明 溝。東轉北屈,又東逕向城北,城側向岡,《左傳襄公十 一年》,「諸侯伐鄭,師于向」者也。又東右迤為染二陂。疑作 染工陂宋本作染澤而東注於蔡澤陂。長明溝又東逕尉氏縣 故城南,《圈稱》云:「尉氏」,鄭國之東鄙弊獄官名也。鄭大 夫尉氏之邑。弊獄謂斷獄也見周禮秋官注應邵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別獄也故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