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妺,謂之女漬。」

今據世本云陸終娶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生子六人大戴禮帝繫篇作女隤

宋本水經注作女潰是生六子。孕三年,啟其左脅,三人出焉;破 其右脅,三人出焉;其四曰求言,是謂之鄶。鄶人者,鄭 是也。鄭桓公問于史伯曰:「王室多難,予安迯死乎?」史 伯曰:「虢、鄶公之民,遷之可也。」鄭氏東遷虢、鄶,獻十邑 焉。劉稹云:「鄶在豫州外方之北,北鄰于虢、鄶、榮之南, 左濟,右洛,居陽、鄭兩水之間,食溱、洧焉。」徐廣曰:「鄶在 密縣,妘姓」矣,不得在外方之北也。洧水又東,逕陰坂 北,水有梁焉。俗謂是濟為參辰口。《左傳襄公九年》,「晉 伐鄭,濟于陰坂,次于陰口而還」,是也。杜預曰:「陰坂,洧 津也。」服虔曰:「參南曰陰口者,水口也。參、陰聲相近,蓋 傳呼之謬耳。」又晉居觜、參之分,實沈之土,鄭處辰、火 之野,閼伯之地,軍師所次,故濟得其名也。

又東過鄭縣南,《鄫水》從西北來注之。鄫宋本作潧即鄭詩溱字 注 洧水又東,逕新鄭故城中。《左傳襄公元年》,「晉韓厥、荀 偃帥諸侯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是也。《竹書 紀年》:「晉文侯二年,同惠。」一無惠字「王子多父伐鄫,克之。乃 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曰桓公。」皇甫士安《帝王世 紀》云:「或言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 居之,故曰新鄭矣。城內有貴祠。」一作遺祠名曰「章乘」,是也。 洧水又東為洧淵水,《春秋傳》曰:「龍鬥于時門之外洧 淵。」則此潭也。今洧水自鄭城西北入,而東南流逕鄭 城南,城之南門內舊外蛇與內蛇鬥,內蛇死。六年,大 夫傅瑕殺鄭子,入厲公。自是徵也。水南有鄭莊公望 母臺。莊姜惡公寤生,與段京居。段不弟,姜氏無訓。莊 公居夫人于城潁。《誓》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故城。」疑作 成臺以望母,用伸在心之思。感考叔之言,忻大隧之 賦。洩洩之慈有嘉,融融之孝得常矣。洧水又東,與黃 水合,《經》所謂潧水,非也。黃水出太山南黃泉,東南流 逕華城西。史伯謂鄭桓公曰:「華,君之土也。」華鄭語作莘韋 昭曰:「華,國名矣。」《史記》,「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 華陽,走芒卯,斬首十五萬。」司馬彪曰:「華陽,亭名,在密 縣。嵇叔夜常采藥於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靈異 志嵇中散嘗西南去洛數十里有亭名華陽投宿一更中操琴聞空中稱善中散呼與相見乃出見形以 手持其頭共論音聲因授以廣陵散黃水東南流,又與上水合,水出兩 塘中,一源兩分,泉流派別,東為七虎澗水西流,即是 水也。其水西南流,注于黃水,黃即《春秋》之所謂黃崖 也。故杜預云:「宛陵縣西有黃水」者也。又東南流,水側 有二臺也,謂之積粟臺,臺東即二水之會也。捕章山 水注之,水出東捕章山,西流注於黃水。黃水又南至 鄭城北,東轉於城之東北,與黃溝合。水出捕章山,東 南流至鄭城東北入黃水。黃水又東南,逕龍淵泉東 南,七里溝水注之。水出隙候亭東南,平地東注,又屈 而南流,逕升城東,又其南,歷燭城西,即鄭大夫燭之 武邑也。又南流注于洧水也。

又東南過長社縣北。洧水東南流,南濮、北濮二水 入焉。洧水又東南,與龍淵水合,水出長社縣,西北有 故溝,上承洧水,水盛則通注龍淵,水滅。宋本作減則「津渠 輟流」其瀆中。泉南注,東轉為淵。淥水平潭,清潔澄 深,俯視游魚,類若乘空矣。所謂「淵無鱗潛」也。又東逕 長社縣故城北,鄭之長葛邑也。《春秋?隱公五年》,宋人 伐鄭,圍長葛是也。後社樹暴長,故曰長社,魏潁川郡 治也。余以景明中出宰茲郡,於南城西側,修立客館。 版築既興,於上下得一樹,根甚壯大,疑是故社怪長 暴茂者也。稽之故說,縣無龍淵,水名蓋出近世矣。京 相璠《春秋土地名》曰:「長社北界有稟水」,但是水導於 隍壍之中,非北界之所謂。又按《京社地名》並云:「長社 縣北有長葛鄉」,斯乃縣徙於南矣。然則是水即稟水 也。其水又東南,逕棘城北,《左傳》所謂楚子伐鄭救齊, 次于棘澤者也。稟水又東,左注洧水。洧水又東南,分 為二水也。其枝水東南流注沙。一水東逕許昌縣,故 許男國也。姜姓,四岳之後矣。《穆天子傳》所謂「天子見 許男于洧上」者也。漢章帝建初四年,更封馬光為侯 國。《春秋佐助期》曰:「漢以許昌失天下。」及魏承漢曆,遂 改名許昌也。城內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準 價八百餘萬。洧水又東入汶倉城內,俗以是水為汶 水,故有汶倉之名,非也,蓋洧水之邸閣耳。洧水又東, 逕隱陵縣故城南。李奇曰:「六國為安陵也。昔秦求易 地,唐且受使於此。漢高帝十二年,封都尉諸濞為侯 國。」孫云按史記年表朱濞封鄢陵王莽更名「左亭。」洧水又東,隱陵 陂水注之。水出隱陵南陂東,西南流注於洧水也。 又東南,過新汲縣東北。洧水自隱陵東逕桐丘南, 俗謂之天井陵,又曰「岡」,非也。洧水又屈而南流,其水 上有梁,謂之桐門橋。蓋藉桐丘以取稱,亦言取桐門 亭而目焉。然不知亭之所在,未之詳也。洧水又東南, 逕桐丘城,《春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伐鄭,鄭人將 奔桐丘,即此城也。杜預《春秋釋地》曰:「潁川許昌城東 北。」京相璠曰:「今圖無而城見存。」西南去許昌故城可 三十五里,俗名之曰「隄。」其城南即長隄,因洧水之北 防也。西面桐丘,其城邪長而不方,蓋憑丘之稱,即城 之名矣。洧水又東,逕新汲縣故城北。漢宣帝神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