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曰:「安之,此必無所更買矣。」

《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十七年「秋七月,洧水溢。」 《周書文帝本紀》:「魏大統十五年春,太祖遣大將軍趙 貴帥軍至穰,兼督東南諸州兵,以援思政。高岳起堰, 引洧水以灌城。」

《河南通志》:「張夢鯉,山東萊陽人。隆慶初知開封府。開 田鑿渠,通溱洧水利,至今賴之。」

洧水部雜錄

《五經通義》:「鄭國有溱洧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

潩水部彙考

《水經》
之潩水

潩水源出今河南開封府密縣具茨山,始出為魯固 河,又名「清流河。」東南流逕長葛縣西,又東至臨潁縣, 與潁水合流,東入於淮。

按:《漢書地理志》,「河南郡,密。」故國有大騩山,潩水所 出,南至臨潁入潁。

按:《水經》,「潩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大騩,即具茨山 也。黃帝登具茨之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黃蓋 童子,即是山也。「溪水。」疑作潩水出其阿而流為陂,俗謂之 玉女池。東逕陘山北。《史記》魏襄王六年,敗楚於陘山 者也。山上有鄭祭仲冢,冢西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 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杜元凱言:「不忘本際。」廟舊 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列秀青青, 望之奇可嘉矣。潩水又東南,逕長社林城西北。當作長社 故城南濮、北濮二水出焉。劉澄之著《永初記》云:「《水經》,濮 水源出大騩山,東北流注泗。衛、靈聞音於水上,殊為 乖矣。」余按《水經》,為潩水不為濮也。是水首受潩水,川 渠雙引,俱東注,有洧與之過沙,枝流脈亂,乃得通稱。 是以《春秋》昭公九年,遷城父人于陳,以夷濮西田益 之。京相璠曰:「以夷之濮西田益也。」杜預亦言:「以夷田 在」濮水西者,與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字類音 同,津瀾邈別,不得為北濮上源,《師氏傳》音於其上矣。 潩水又南,逕鍾亭西,又南逕皇臺,又東南,逕關亭西, 又東南逕宛亭西,鄭大夫宛射犬之故邑也。潩水又 南分二水,一水南出逕胡城東,故潁陰縣之狐人亭 也。其水南結為陂,謂之胡城陂。潩水自校渠東逕曲 強東,皇陂水注之。水出西北皇臺七女岡北,皇陂即 古長社縣之濁澤也。《史記》「魏惠王元年,韓懿侯與趙 成侯合軍伐魏,戰于濁澤」是也。其陂水北對雞鳴城, 即是社縣之濁城也。陂水又南流。舊本作陂水東南流吳本改作又南 流逕胡泉城北,故潁陰縣之狐宗鄉也。又東合狐城 陂水,水上承陂水,而東南流,注于黃水,謂之合作口。 而東逕曲強城北,東流入潩水。時人謂之敕水,非也。 敕、潩音相類,故字從聲變耳。潩水又東逕武亭間,兩 城相對,疑是古之岑門,史遷所謂「走犀首於岑門」者 也。徐廣曰:「潁陰有岑亭。」未知是否。潩水又南逕射犬 城東,即鄭公孫射犬城也,蓋俗謬耳。潩水又南,逕潁 陰縣故城西,魏明帝封司空陳群為侯國。其水城西, 又東逕許昌城南,又東南與宣梁陂孫云舊作宣帝陂誤水合 陂,上承狼陂於潁陰城西南,陂南北二十里,東西十 里,《春秋左傳》曰「楚子伐鄭,師于狼」是也。其水東南入 許昌縣逕臣陵。一作巨陵下同城北,鄭地也。《春秋左氏傳莊 公十四年》,「鄭厲公獲傅瑕於大陵。」京相璠曰:「潁州臨 潁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故臣陵亭,古大陵也。其水又 東,積而為陂,謂之宣梁陂也。」陂水又東南入潩水。潩 水又西南流逕陶城西,又東南,逕陶陂東。

按:《宋史河渠志》:「潩水出鄭之大隗山,注臨潁,歷鄢陵 扶溝,合於蔡。」

按:《金史地理志》:「開封府鄢陵。」有潩水。

許州《長社》。有潩水。

鈞州,「新鄭。」宋隸鄭州。有溱、洧、潩三水。

按《河南通志》開封府:「潩水,源出大隗山,名魯固河,一 名清流河。東南逕長葛縣西,又東至臨潁縣,入于潁 水。」

按《開封府志》:「潁河,源出登封潁谷中,東流經禹州,又 名褚河,東過臨潁,受潩水,東入於淮。」

艾城河在臨潁東北三十里,石梁河之北。魏鄧艾屯 田,引潩水為河,最宜稻。

小洪河在長葛縣。源出紫荊山,明流十里,伏流十里, 經陳太丘祠東注,至洪庇寨入《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