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淇水部藝文一

《淇澳辯          明》·張宜

淇,古名水也,而邑名以之,實在邑東二十里許,為南 北巨河。土人因其出于太行,遂名為山河。因其多石, 不能通舟楫,又名為石河。於戲!偽者出而真者晦矣。 好事者迷其真,乃以北思德河為淇水,蓋以《思德》寓 「終不可喧兮」之意,且其源出于衛武公之祠之下也。 殊不知武公祠創于洪武初年,亦司土者惟其思德 之意而成之,實非古跡也。觀石刻曰:「此蓋其游息處 也。」可見矣。歷正德初,劉侯繼祖公雅尚古治,立碑于 思德河,謂古淇水今名為思德河,人皆信其公之有 據。後作志者不辨,是始更註石河為淇水矣。辨論未 悉,故碑不移,土人惑于先入,且見其言無徵也,不肯 輕信。余往歲不第春闈,過而觀之,亦信其然。及承乏 是邑,始疑之曰:淇,古名水,恐此細流不足以當之。及 得其志,喟然嘆曰:「我固謂當有是。」仍質諸鄉紳及父 老,猶以思德河對。余不復信,是以僭考索焉。按《詩》云: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夫泉,百泉也,即衛水也。與其會 于薛村口,經不足徵與?《一統志》云:淇發源于林慮縣, 即今之林縣。尚有《臨淇集》,傳不足徵與?北浮山廟有 古碑云:「西接太行,東連淇水。」文不足徵與?其衛相合 之滸,古今為淇門鎮,地理不足徵與?據是四者,然後 以志為是,而以劉公為承訛矣。訛以承訛,上下已千 百年。余叨是邑,不忍以承其訛,是故僭移《思德河》之 碑于高村城之東,河之西,更題曰淇澳。蓋不徒正千 百年之訛,且欲就正于往來士君子之博古者焉。

淇水部藝文二

《淇上田園即事       唐》·王維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

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     高適

飲酒莫辭醉,醉多適不愁。孰知非遠別,終念對窮秋。 滑臺門外見,淇水眼前流。君去應回首,風波滿渡頭。

自淇涉河途中作三首     前人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雖老美容色,雖貧亦閑放。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其二

南登滑臺上,卻望河淇間。竹樹夾流水,孤城對遠山。 念茲川路闊,羨爾沙鷗閒。長想別離處,獨無音信還。

其三

茲川方悠邈,雲沙無前後。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憂來誰得知,且酌樽中酒。

題淇河          明王璜

一派淇源水,清流出白雲。直疑天上下,最好石邊聞。 表裏群山勝,東西兩邑分。猗猗竹何有,《衛武》德猶芬。

淇水部紀事

《戰國策》:「昔者紂為天子,帥天下將百萬,左飲于淇谷, 右飲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

《竹書紀年》:「周敬王二十六年,淇絕于舊衛。」

《漢書溝洫志》:「賈誼奏言,難者曰,河水高于平地,歲增 隄防,猶尚決溢,不可以開渠。臣竊按視遮害亭西十 八里至淇水口,迺有金隄,高一丈。自是東地稍下,隄 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往五六歲,河水大盛,增丈 七尺,壞黎陽南郭門,入至隄下,水未踰隄二尺,所從 隄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水留十三日」, 隄潰二所,吏民塞之。臣循隄上行視水勢,南七十餘 里至淇口,水適至隄半,計出地上五尺所。今可從淇 口以東為石隄,多張水門。

《三國魏志》:武帝建安九年:「春正月,濟河遏淇水入白 溝,以通糧道。」

《冊府元龜》:「王起太和中,鎮襄陽,修淇堰以灌田,一境 利之。」

《河南通志》:「王昌齡,字顯之,滄州人。世祖時守衛輝路。 衛自兵燹以來,民之耕植者多居郡東,而泉水自鄘 城而下,東流匯于淇水。每歲值秋潦,輒溢至金隄,田 禾為之一空。昌齡乃築隄黑蕩陂以禦之,其患遂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