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錄

 百泉部彙考

  考

 百泉部藝文一

  百泉記          明李濂

  衛源遊覽記        董廷珪

  遊蘇門山百泉記      袁宏道

  百泉種樹記        翁大立

 百泉部藝文二

  百門泉二首        元王磐

  前題            王惲

  前題           周伯祿

  百門泉          吳安持

  泉上獨酌二首      明李夢陽

  酬秦子百泉之招五首     前人

  卜居泉上有感       趙彥復

  初至泉上          前人

  重遊百泉二首       楊彤庭

  秦聖俞招飲百泉       前人

  春日遊百泉王信卿明府留酌賦別

                楊鶴

  泉上           秦衛周

  百泉           理鬯和

  題百泉           吳綃

  春遊百泉          前人

  百泉桃花次李慎菴韻     前人

  百泉寒眺次韻        前人

  百門泉           王韋

 百泉部紀事

 百泉部雜錄

 清水部彙考

  考

 清水部紀事

 湛水部彙考

  考

山川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百泉部彙考

《邶風之泉水 衛風》
之泉源 今衛河之源

百泉一名「百門泉」,一名「搠刀泉」,源出今河南衛輝府 輝縣城西北蘇門山。泉通百道,澄泓淵澈,下流為衛 河。南經新鄉縣,合小丹河,東過府城北,又北會淇水。 又東北逕直隸大名府濬縣城西門外,又北逕滑縣 界,又北過內黃、大名二縣地,合湯水、漳水入山。東逕 館陶縣至臨清州與漕河合流,東北至直沽達于海。

按:《詩經邶風泉水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毖泉,始 出之貌。泉水,即今衛州共城之百泉也。淇水,出相州 林慮縣,東流,泉水自西北而東南來注之。

《衛風竹竿》「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源即百泉也。 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故曰「在左。」淇在衛之西 南,而東流與泉源合,故曰「在右。」

按《河南通志》:「百門泉,源出衛輝府輝縣蘇門山,泉通 百道,故名。衛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即此。泉上有威 惠王祠,禱雨有應,殿名清輝。金宣宗因改州曰輝。 衛河在府城北一里,源出蘇門山,東入大名府濬縣 界。」

按《輝縣志》:「縣西北七里有蘇門山,一名蘇嶺,一名百 門山,即太行之支山也。山下即百泉,為中州勝概。金 明昌時,因山名縣,曰蘇門。晉孫登隱此,號蘇門先生。 山麓有衛源神祠,百泉書院在焉。」

百門泉,源出蘇門山下,泉通百道,故名。一名「衛源」,以 衛之河發源于此也。其源雖以百門名,然實踰千萬, 不可勝數。自山麓遍湧石竇,中及平地仰出,纍纍若 珠樹,匯為巨陂,方廣數頃,淵涵澄澈,淨無滓澱。細魚 蝦蟹,歷歷可數。藻荇交橫,鷗鷺翔泳,朝暉晚霞,水光 掩映,景尤殊絕,觀者竟日每不知疲,實為中土之奇 觀。泉上有威惠王祠,禱雨有應,殿名「清輝。」金宣宗因 改州曰「輝。」有靈源、湧金、噴玉、穠翠、洗心諸亭,亭有古 今名賢題詠石刻。

衛河在縣西,即百泉水會流。南經新鄉,東遶府城,北 會淇水流入於堤口。經大名府、濬縣、山東、館陶、臨清 入漕河,以達于海。

三渡河在縣西四里。百泉之支流也。

按《新鄉縣志》:「衛河發源蘇門山,至合河鎮入界,合小 丹河東流,遶縣北城下流入衛,一名御河。」

按《畿輔通志》:「衛河自衛輝達濬縣內黃,與淇、漳、滹沱 諸水合流,至直沽入海。」

按《濬縣志》,「衛河源出輝縣之百泉,自淇門入界受淇 水,至縣界逕新鎮,又逕李家道口,又經縣城西,又北 逕楚王鎮,又東北受洹漳二水,至直沽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