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部紀事
《輝縣志》:「曹懷節,唐初任共城令。辛怡諫撰《百泉陂銘》, 稱其為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元姚樞,字公茂,自幼力學,志期甚高,太宗甚重之。歲 辛丑,賜錦衣金符,以郎中牙魯瓦赤行臺于燕。時以 臺長惟是貨賂,遂棄官,攜家來輝,墾荒雲門,糞田數 百畝。修二水輪,誅茅為堂。城中作私廟,奉祀「四世堂」, 龕宣聖容,傍垂周、兩程、張、邵、司馬六君子像,讀書其 間,衣冠莊肅,以道學自鳴。佳時則鳴琴百泉之上,遁 世而樂天,若將終身。
百泉部雜錄
《輝縣志》:「百泉湧金蘇門山下,平地上湧百道飛發升 沉。」爍,其色映日如金泉,上有亭曰「湧金」,又曰「噴玉。」
清水部彙考
《山海經》之清水
「清水」源出今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南七十里山陽鎮, 東南逕護嘉縣界,又東北入淇縣界,與淇水合流入 衛河,東北過直隸逕山,東至直沽達于海。
考
按:《山海經西山經》:「大時之山,清水出焉,南流注於漢 水。」
《中山經》「翼望之山,湍水出焉,東流注于濟。」〈註〉今湍水 逕南陽穰縣而入清水。
按:《漢書地理志》:「丹陽郡宛陵。」〈註〉彭澤聚在西南清水 西北,至蕪湖入江。
按:《後漢書郡國志》,「河內郡修武故南陽,秦始皇更名, 有南陽城。」〈註〉《山海經》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 「修武縣北黑山,亦出清水。」
弘農郡盧氏有熊耳山,伊水、清水出焉。
按《水經》,「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注〉黑山在縣 地。〈宋本地作北一作境〉白鹿山,東,清水所出也。上承諸陂散泉, 積以成川,南流西南屈。〈御覽引此作南流屈曲〉瀑布乘巖,懸河 注壑,二十餘丈,雷扑之聲,震動山谷左右。〈疑脫一石字〉壁 層深,獸跡不交,隍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 多結禪栖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竹柏之懷, 與神心妙達,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為勝處也。其 水歷澗流,飛清洞觀。〈御覽引此作清泠洞觀〉謂之清水矣。谿曰 瑤谿,又曰瑤澗水又南與小瑤水合,水近出西谿北 窮谿,東南流注之清水。清水又東南流,吳澤陂水注 之,水上承吳陂於修武縣故城西北,修武,故甯也,亦 曰朝陽矣。馬季長曰:晉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為東 陽,朝歌以南至軹為南陽。故應劭《地理風俗記》云:河 內,殷國也,周名之為南陽。又曰:『晉始啟南陽,今南陽 城是也。秦始皇改曰修武。徐廣、王隱並言始皇改』。」瓚 注《漢書》云:「案《韓非書》,秦昭王越長平,西伐修武。時秦 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余按《韓詩外傳》言:『武王伐 紂,勒兵於甯,更名甯曰修武矣。魏獻子田大陸還,卒 於甯』,是也。漢高帝八年,封都尉魏遫為侯國,亦曰大。 修武有小,故稱大」小修武在東。漢祖與滕公濟,自玉 門津而宿小修武者也。大陸,即吳澤矣。《魏土地記》曰: 「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吳溝水,陂南北二十許里,東 則三十里,西則蔡溝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內 野王縣東北界溝,為長明溝,分枝津,東逕雍城南,寒 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逕雍城西。《春秋? 僖公二十四年》,王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雍,文之昭 也。」京相璠曰:「今河內出山陽西有故雍城」,又東南注 長明溝。溝水又東,逕射犬城北。漢大司馬張陽為將 楊醜所害,睢固殺醜屯此。〈魏志作張揚眭圃〉欲北合,袁紹《典 略》曰:「睢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將軍字菟,而此邑名犬, 菟見犬,其勢必驚,宜急去。」菟不從。漢興平四年,魏太 祖斬之於此,以魏种為河內太守,守之。兗州叛,太祖 曰:「唯种不棄孤。」及走,太祖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 不置汝也。」〈一作不汝置也〉射犬,平禽之。公曰:「難其才也。」釋而 用之。〈難魏志作唯〉故長明溝水,東入石澗,東流,蔡溝水入 焉。水上承州縣北。〈漢志河內郡有州縣〉白馬溝東分為之。蔡溝 東會長明溝水,又東逕修武縣之具亭。〈宋本作吳亭〉北,東 入吳陂。又次北有苟泉水入焉。水出山陽縣故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