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取。一作收而埋之。光武使司徒鄧禹收葬于霸陵縣。更

始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鮑永,持節安集河東,聞更 始死,歸世祖,累遷司隸校尉,行縣逕更始墓,遂下拜 哭,盡哀而去。帝問公卿,太中大夫張湛曰:「仁不遺舊, 忠不忘君,行之高者。」帝乃釋之。又東北逕新豐縣,又 合漕渠,漢大司農鄭當時所開也。以渭難漕,命齊水 工徐伯乃發卒穿渠引渭。今源自昆明池,南傍山原, 東至于河,且田且漕,大以為便。今霸水又北,逕秦虎 圈東,《列士傳》曰:「秦昭王會魏王,魏王不行,使朱亥奉 璧一雙。秦王大怒,置朱亥虎圈中。亥瞋目視虎,眥裂 血出濺。」舊本作踐虎,虎不敢動,即是處也。霸水又北,入於 渭水。渭水又東,會成國故渠,渠魏尚書左僕射衛臻 征蜀所開也,號成國渠,引以澆故田。其瀆上承汧水 於陳倉東,東逕郿及武功槐里縣北。渠左有安定梁 嚴冢,碑碣尚存。逕漢武帝茂陵南,故槐里之茂鄉也。 應劭曰:「武帝自為陵,在長安西北八十餘里。」《漢武帝 故事》曰:「帝崩後見形,謂陵令薛平曰:『吾雖失勢,猶為 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劍乎?自今以後,可禁 之』。」平頓首謝,因不見。推問,陵傍,果有方石,可以為礪, 吏卒常盜磨刀劍,霍光欲斬之。張安世曰:「神道茫昧, 不宜為法。」乃止。故阮公《詠懷詩》曰:「失勢在須臾,帶劍 上吾丘。」陵之南故渠又北分為二渠,東涇虎圈南,而 東入霸。一水北合渭,今無水。

東入於河。《春秋》之渭汭也。《左傳閔公三年》:「虢公敗 犬戎於渭隊。」左傳作二年服虔曰:隊謂汭也。杜預曰:「水之 隈曲曰汭。」王肅云:「汭,入也。」呂忱云:「汭者,水相入也。水 會,即船司空所在矣。」《地理志》曰:渭水東至船司空入 河。服虔曰:縣名都官。《三輔黃圖》有船庫官,後改為縣, 王莽之船利者也。

按:《魏書地形志》,「京兆郡霸城。」郡治。二漢曰霸陵,晉 改屬。有軹道亭、張門亭、霸水、溫泉、安昌陂。

按:《唐書地理志》:「華州華陰。」自苑西引渭水,因石渠 會灞、滻,經廣運潭,至縣入渭。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灞出藍田谷,北入渭,在京 兆府萬年縣東二十一里。」《西征賦》:「南有元灞素滻。」《郡 縣志》:即秦嶺之下流,東南自商州上洛縣界流入,又 西北流合滻水入渭。白鹿原在萬年縣東二十里,亦 謂之霸上。《通典》:「荊溪下流也,故滋水,秦穆公更名, 以彰霸功。」

按:《金史地理志》:「京兆府藍田。」有藍田山、蕢山、灞水。 按《續文獻通考》陝西西安府:「霸水,在府城東二十里, 本名滋水,源出秦嶺,合藍谷諸水入滻。」

按《陝西通志》:西安府藍田縣城東南三十里,有玉山, 一名覆車山。計然曰:「山出玉英,因名玉山,灞水之源 出其谷。」

按《西安府志》:灞水,在府城東二十里,合藍谷、傾谷諸 水入滻水,北注于渭。

按《藍田縣志》,灞水在縣城東南二十里,即古滋水。 庫峪水在縣城西南五十里,北流合滻入灞。

清河,在縣城東南,即古藍水,西北流入灞。

灞水部藝文一

三月三日於灞水曲《餞豫州杜長史別昆季序》

唐宋之問

上巳佳遊,近郊春色。朱軒映野,見東流之祓禊;白雲 在天,愴南登之送別。杜長史言辭灞滻,將適荊河,戀 舊鄉之喬木,藉故園之芳草。嶺原四鳥,是日分飛;輿 泉二龍,此時云遠。綠潭一望,青山四極。秦人去國,乘 右輔之修途;洛客思歸,憶東京之曲水。請染翰操紙, 即事形言,各賦《蘭亭》之詩,咸申葛陂之贈。

灞水部藝文二

《灞岸           唐》·胡曾

長安城外白雲秋,蕭索悲風灞水流。因想漢朝離亂 日,仲宣從此向荊州。

灞上感別          羅鄴

灞水何人不別離,無家南北倚空悲。十年此路花時 節,立馬霑襟酒一巵。

灞水部選句

唐徐堅《錢塘永昌》詩:「郎官出宰赴伊瀍,征傳駸駸灞 水前。」

楊巨源《賦得灞岸柳》詩:「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 為行人。」

許渾《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詩:「瘦馬頻嘶灞水寒,灞 南高處望長安。」

李商隱《淚》詩:「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沈彬《都門送別》詩:「一條灞水清如劍,不為離人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