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水北」之文,雖曰不合,實則與從水從內之義,文 異義同。觀汭者曰:「美哉汭,吾莫名其德。」凡水之名也 以己,汭之名也獨以眾。汭與涇大相當也,曾不二百 里而東合於涇,不與涇爭,涇至濁,汭至清,清與濁也 不相入,而其屬於涇也,匿垢藏潔而如有容。美哉汭! 吾莫名其德。
芮谷在汭水之北峰。回谿遶,流與汭通。土人先是祈 佛禱雨於斯,呼曰「殿子坡」,或曰龍泉寺。今為芟荊開 道。上陟層巖,下濬深壑,大與遠不及里,而勝蹟錯出, 幽奇萬狀。臨斯谷者,泝洄登眺,可與靜憩,可與同人, 更,可與吏而隱。為其窈窕而盤旋也,故以谷名之。為 其搴芳萃秀,敻出於眾流之上也,故特以「芮谷」名之。
汭水部藝文
《窮汭記 》明·王寧
汭水,紀于《禹貢》。《廣韻》汭音儒。《說文》「汭,從水從內。」訓曰: 「兩水合流之謂也。」又曰:「小水入大水之名質。」其實雍、 豫二州有專名之者,有通名之者。專名者,以義也;通 名者,以類也。以類通名,如會于渭汭,東過洛汭是也。 蓋渭自鳥鼠而東逝,涇出笄頭而北來,二水至高陵 而匯于河,經龍門東注豫州,洛由熊耳東北入河,既 皆小水入大水,且兩流合為一,故不曰涇、渭而曰渭、 汭,不曰河、洛而曰「洛、汭。」由是推之,則凡諸州之水類 于是者,皆不拘于定名,而得通稱為汭也。以義專名 者,涇屬渭、汭是也。汭在華亭城東三里,乃兩水合流, 而其北源西出小隴山之馬峽,俗呼北河;南源西出 隴山之仙姑峪,俗呼南河。北河環朝那山前,蓋山有 古朝那王廟,其西北有湫,東去縣東三里,而別稱為 雨山。南河環王母山,山巔有古王母宮,東去四里,別 稱為儀山,俗呼為「回頭山」,儀州實以是名也。儀、雨兩 山,南北對峙,豁開如門,故兩水合而東流,名之曰「汭」 也。又二水交流而下,亦專名為汭也。汭匯為深潭,潭 名「合水。」水之北岸一臺,高廣平夷,荊榛,瓦礫雜錯,相 傳禹王廟也。北陟雨山之巔,遙見東南隱隱峰巒,侵 入太虛,隴州吳山也。沿汭峽,峽石三十里,皆斷崖摧 壁,神禹疏鑿之跡也。峽行十五里,南堧有女神之廟, 扁曰「抵汭元君」,土人呼底茹娘娘,汭讀為茹,茹儒同 音。廟東十五里至石堡汭。北受柴邸水,源出朝那湫 山之陽,而陰即為涇水。又東五里至安口峴。牛心山 南受武村水,汭至是益大。北有斷萬山,自馬鋪嶺柴 邸而來。南有五馬山,自石櫃寺武村而至。兩壁削立, 巉巖百仞,束汭於中,雪浪湍激。經行五里為屯城,唐 李元諒屯兵扼吐蕃者也。屯東為崇信川,汭水益大, 深不可涉,湍不可亂,行旅皆袒而濟。又東三十里,北 過崇信縣城。崇信人曰:「汭水遶北。」又東七十里,東過 涇州,過回山,乃屬於涇。弘治戊午,督學憲副虎谷王 公按涇州,試諸生竣,乃涉水登王母宮,寧從行,王公 東眺曰:「北流而濁者何水乎?」寧對曰:「涇也。南流而清 者何水乎?」寧對曰:「汭也。」公曰:「是《禹貢》雍州屬涇之汭 乎?《周職方》其川涇汭乎?昔公劉有汭鞫之即,吾過豳, 西行三十里,涉一大河,北入涇,是何名乎?」寧曰:「靈臺 之達溪也。」公曰:「朱子註汭鞫之即曰豳,地日廣也。試 且廣求之,斯地有百泉乎?」寧曰:「去華亭西北三十五 里山朝那湫陰有泉百餘,為涇源,乃百泉也。有溥原 乎?」寧曰:「亭口,靈臺之西,汧陽隴州之北,華亭龍門之 東,有廣原。」唐尉遲敬德破突厥、郭子儀破吐蕃之西 原也。李元諒開美田千頃,號曰良原,今為溥潤原。公 又曰:「此與吳山南北乎?」寧曰:「正相南北。」公曰:「必茲西 去百里外,有兩水合流者,始可謂之汭矣。若其窮之 乎?」寧計華亭至涇程一百三十五里,果符公言。還白 之。公曰:「朱子註《詩》,言汭水出吳山西北者,以名」山而 誌名水,窮源泝流也。今遂謂出隴州,東入于涇,今隴 水乃汧入渭,去涇遠矣,且將置溥原于何地乎?按:寧 之論《汭》,謂小水入大水,是矣。然達溪雖經流,靈臺源 出武村西南,遠門川諸水,合良原、靈臺諸溪以入涇, 皆汭也。
芮谷諸勝 武全文
芮谷,距邑城二里。出城西郊,由新柳灘北渡汭水,桃 柳夾岸,畦園成列。居民背山倚谷者十餘家,曰「芮谷 莊。」莊行百餘步,芮谷口直其東,迴峰環抱,隱不見谷。 中有溪水橫塞谷口,卒不獲入蹊,曰「橫蹊渡。」溪前一 帶,林樹迷離,惝怳四顧,如武陵人。舟行入桃源,曰「迷 谿林渡。」谿而北,山麓靈湫湧出,深闊各數尺許,禱雨 輒應,土人立碑祀之。湫畔老柳蓊翳,濃陰掩蓋,望之 翼然如亭。復有勺泉,褊小深洌,在《柳蓋》亭之西。逶迤 北向,泝曲道以盤登,經丘遶谷,數折,至疊石橋。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