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漕河在縣南三十里,流入漢江。」
按《穀城縣志》,「漢水在縣城南三十里。」
赤山在縣東南七十里。丹岩壁立,臨漢江之上,故名。 古羊河,在縣東北五里。源出石花街,西北流入西河 口,與粉水合,入里仁港達漢江。
粉漬河一名「粉水」,在縣南。源出巴山,經房縣東南流 入漢江。
乾汊河,在縣北三里。漢水漲,則與古羊河相通,水過 則乾。
靈泉,在廣德寺後。相傳:有龍潛于中,四時水湧,流至 鎖風橋達漢江。
按《宜城縣志》,「漢水在縣東四里,其源出隴西嶓冢山, 由襄陽經縣東北入安陸。」
蠻河即南漳縣蠻河也。經縣西南六十里入漢江。 潘家河在縣東七十里,經石板灘至陰港入漢江。 毛家港在縣北二十五里,源出潑陂,經張家橋入漢 水。
陰港在縣東三十里。源出南泉,至港入漢水。
王城港:在縣東五十里。俗呼「黃鱔港」,入漢水。
朱家港在縣東三十里,西入漢水。
練港在縣東南四十里。源出臥牛山,至赤山入漢水。 珍珠泉在縣東七十里,入漢水。
南泉,在縣東九十里,入漢水。
按《南漳縣志》,「沮水,在縣南五十里,源出房州永清縣 西南景山,東南入于漢。一出房州房陵縣東山,東南 過江陵,枝江入于漢。」
漳河在縣南一百三十里,其水由當陽境入于漢。 按《棗陽縣志》:「白河在縣南四十里,源出大阜山,西流 入于漢。」
滾河在縣南五十里。源出白河,西流入于漢。
纓水,在縣東五十里。西流入于漢。
按《襄陽縣志》:漢水又名襄水,在縣西北,出大安軍三 泉縣西嶓冢山,至漢陽軍漢陽縣大別山入于江。 白河在縣東北,源出南陽白水河,故名。至樊城東入 漢江。
淳河在縣東三十里,西流入漢江。
黃龍港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東流入漢江。
竹篠港:在縣西北三十里。西流入漢江。
沙河港:在縣南四十五里。南流入漢江。
土山港:在縣南五十里。東流入漢江。
石牌港:在縣西北三十里,西流入漢江。
金水港源發桃花嶺,由檀溪至漢南五里入漢江。 田塍港在縣東南三十里,入漢江。
隆盛港:在縣東南四十里,入漢江。
五娘子洲在縣東五里,漢江中。
按《安陸府志》:漢江在府治西,上至襄陽七百里,下至 沔陽七百里。其江自北來,經石城西南,至沔陽、漢陽, 入于江。《水經》云:「沔水自武都至樂城,稱沔渡口」,至此 方稱漢襄陽,至沙羡,又稱沔,其實一水也。今郢城上 愬宜城,下至沔陽。東岸逕鍾祥、京山、景陵三縣;西岸 逕鍾、荊、潛、沔四州縣境。沔水逕故鄀縣南入境,今荊 門界。漢江北有縣故基,南岸有石崖,俗名石梁山。山 上有臺,即《水經》所謂「南臨沔津。」津南有石山,上有古 烽火臺。縣北有大城,楚昭王為吳所迫,絕郢徙都者 也。豐樂河注之。又南逕石城,即郡城。又南十里為涮 馬灘,世傳關將軍涮馬于此。南與臼水合,東南流逕 內方山東,又東南會權口,即古之權國也。東南與陽 口合。逕古雲杜縣東,夏水從西來注之。又東逕左桑, 又東合區亮水口。又東得合驛口。又東謂之橫桑。又 東謂之鄭潭。又東得斷沔。又東與力口合,出境至漢 陽,入于江。
按《鍾祥縣志》:「漢水發源嶓冢,匯諸支河,由襄樊入郢 而寖大夫郢東西皆山,田土磽确,自北而南,濱江兩 岸,每夏秋水溢,茫然巨浸,達于潛沔,尤稱澤國,乃築 長堤以禦水患。」
權水,源出西蒙諸山,逕太子岡,會流為曹將軍港。逕 內方山,東南流,逕古權國城。東南有那口城,又東入 于沔。陽水,一名建水,今名建陽河,又名大曹河。水本 龍陂,合白中、昏官二湖水,逕太陽。入于漢。 按《京山縣志》,漢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初名漾水, 東流至武都沮縣,始為漢水。東南至葭萌,與羌水合, 至江夏安陸,縣名沔水,故有漢沔之名。又東至竟陵, 合滄浪之水,又東過三澨水,觸大別山,南入于江。京 山為漢沔上游,又邑境俱崇山疊嶂,非川澤之區,惟 西南一隅地濱漢流。
澨水,源出磨石山下,納新市仙女洞泉、潼泉,逕景陵 縣界,入于漢。《禹貢》「過三澨」,即此。
平壩河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太陽山,東流為 楊家河,逕漢陽界入漢。
富水河在縣東九十里。源出關王嶺,東流為三汊河, 石板河注之,逕應城縣界入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