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
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 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 可定也。」
裴景仁《苻書》:「苻健至長安,賈元等上尊號,依舊儀立 百官,設壇城南于渭水之陽。」
苻健皇始四年冬,山雞來入人家栖宿,養子而去,群 聚傍渭水而游翔,與家雞無異。
王景暉《南燕書》:姚秦皇初三年,歲在丁酉,于長安渭 濱得赤璽,上有文字曰:「天命燕德。」
《通鑑綱目》:「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太尉裕至潼關,遣王 鎮惡帥水軍自河入渭,大破秦兵。」
《魏書崔亮傳》:亮除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淺 不通船,行人艱阻。亮謂寮佐曰:「『昔杜預乃造河梁,況 此有異長河,且魏晉之日,亦自有橋,吾今決欲營之。 咸曰,水淺不可為浮橋,汎長無恆,又不可施柱,恐難 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陽,橫橋渡渭,以像閣道,此即以 柱為橋,今唯慮長柱不可得耳。」會天大雨,山水暴至, 浮出長木數百根,藉此為用,橋遂成立,百姓利之,至 今猶名「崔公橋。」
《周書文帝本紀》,魏大統三年八月,齊神武渡河,逼華 州,刺史王羆嚴守,知不可攻,乃涉洛,軍于許原西。太 祖據渭南,徵諸州兵皆會。乃召諸將謂之曰:「高歡越 山渡河,遠來至此,天亡之時也。吾欲擊之何如?」諸將 咸以眾寡不敵,請待歡更西,以觀其勢。太祖曰:「歡若 得至咸陽,人情轉騷擾。今及其新至,便可擊之。」即造 浮橋于渭,令軍人齎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 夾渭而西。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齊神武軍六十餘 里。齊神武聞太祖至,引軍來會。癸巳旦,候騎告齊神 武軍且至,太祖召諸將謀之,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 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遂進軍 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
《隋書豆盧勣傳》:「勣字定東,昌黎徒河人。為渭州刺史, 甚有惠政,華彝悅服,德澤流行,大致祥瑞。鳥鼠山,俗 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 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
《蘇孝慈傳》:「孝慈為太子右衛率,尚書如故。明年,上于 陝州置常平倉,轉輸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淺, 漕運者苦之,于是決渭水為渠以屬河,令孝慈督其 役。渠成,上善之。」
《食貨志》:「高祖開皇三年,朝廷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淺, 漕者苦之,四年,詔曰,京邑所居,五方輻輳,重關四塞, 水陸艱難,大河之流,波瀾東注,百川海濱,萬里交通, 雖三門之下,或有危慮。若發自小平陸運至陝,還從 河水入于渭川,兼及上流,控引汾晉,舟車來去,為益 殊廣,而渭川水力,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閡,計 其途路,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操舟之役,人 亦勞止。朕君臨區㝢,興利除害,公私之弊,情甚愍之。 故東發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量事程 功,易可成就。已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 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 舫,晨昏漕運,沿泝不停,旬日之功,堪省億萬。誠知時 當炎暑,動致殷勤,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民, 庶知朕意焉。」于是命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 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里,名曰廣通渠。轉運通利, 關內賴之。
《郭衍傳》:「衍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 大興城北,東至于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內賴之,名 之曰富民渠。」
《冊府元龜》:「唐高宗咸亨三年,于岐州陳倉縣東南開 渠,引渭水入昇原渠,通船筏。」
《創業。起居注》:「帝之蒲津,觀河東城。庚午,南過永豐倉, 是夜宿于臨晉、濼、渭合流之處,將渡渭,津人以見船 朽破,不堪帝渡。及于濼水上流數十里,更取好船,苦 于水淺,沙磧相次,船行不進,憂怖不知所為。其夜三 更,天甚晴霽,忽然覺水暴長數尺,逆流而上,船泛深 波,得達津次。及明,帝登船欲渡,乃見逆流不已。津司」 以聞,眾咸駭異,以為光武滹沱之冰無以異此,並于 舟中拜賀。帝曰:「此偶然耳,吾何德以堪之!」乃命所司 以少牢祀濼、渭,並有事于華山。
《唐書五行志》:「神龍中,渭水有蝦蟆,大如鼎,里人聚觀, 數日而失。」
《李適傳》:「中宗景龍二年,適為學士。凡天子饗會游豫, 唯宰相及學士得從。春幸棃園,並渭水祓除則賜細 柳圈辟癘。」
《景龍館記》:「四年上巳,祓禊于渭濱,賦七言詩,賜細柳 圈。」李乂應制詩:「此日欣逢臨渭賞,昔年空道濟汾詞。」 沈佺期詩:「寶馬香車清渭濱,紅桃碧柳禊堂春。皇情 尚憶垂竿佐,天瑞先呈捧劍人。」
《冊府元龜》:「元宗天寶元年,命陝郡太守韋堅引灌水 開廣運于望春亭之東,以通河、渭。京兆尹韓朝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