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下臺即壽春外郭東北隅阿之榭也。東側有一湖,三

春九夏,紅荷覆水,引瀆城隍,水積成潭,謂之「東臺湖」, 亦肥南播也。肥水西逕壽春縣城北,右合北谿水,導 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頹隍。水上長林插天,高柯負日, 出於山林精舍。右山淵寺左,道俗嬉遊,多萃其下,內 外引汲,泉同七淨。谿水沿注西南,逕陸道士解南精 廬。臨側川谿,大不為廣,小足閒居,亦勝境也。谿水流 注於肥水。

北入於淮。肥水又西,分為二水,右即肥之故瀆,遏 為船官湖,以置舟艦也。肥水左瀆又西石橋門北,亦 曰「草市門」,外有石梁渡此洲。宋本作北洲洲上有「西昌寺」, 寺三面阻水,佛堂設三像,真容妙相,相服精偉。舊本作煒 是蕭武帝所立也。寺西即船官坊。倉光都水史記齊世宋云 蒼兕蒼兕總雨舟楫王充論衡作蒼光云是水中獸也「是營是作。」湖北對八公 山,山無樹木,唯重阜耳。宋本作童阜山上有淮南王劉安 廟。劉安是漢高帝之孫,厲王長子也。折節下士,篤好 儒學,養方術之徒數十人,皆為俊異焉。多神仙祕法 鴻寶之道。忽有八公,皆鬚眉皓素,詣門希見。門者曰: 「吾王好長生,今先生無住衰之術,未敢相聞。」八公咸 變成童,王甚敬之。八士並能鍊金化丹,出入無間。乃 與安登山,埋金於地,白日昇天。餘藥在器,雞犬舐之 者,俱得上昇。其所昇之處,踐石皆陷,人馬跡存焉,故 山即以八公為目。余登其上,人馬之跡無聞矣,唯廟 像存焉。廟中《圖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帳如平生,被服 纖麗,咸羽扇裙帔,巾壺枕物,一如常居。廟前有碑,齊 永明十年所建也。山有隱室石井,即崔琰所謂「余下 壽春,登北嶺淮」南之道室,八公石井在焉,亦云左吳 與王春、傅生等尋安,同詣元洲,還為著記,號曰《八公 記》,都不列其雞犬昇空之事矣。按《漢書》安反,伏誅葛 洪,明其得道,事備《抱朴子》及《神仙傳》。肥水又左納葛 陂瀆,瀆水自黎漿分水,引瀆壽春北,逕芍陂門,右北 入城。昔鉅鹿時,苗為縣長,是其留犢處也。魏略云時苗為壽春 令始至乘輿黃浡後歲餘牛生瀆及去任留犢與主簿曰是淮土所生也瀆東有東都街, 街之左道北有宋司空劉勔廟。宋元徽二年建於東 鄉孝義里。廟前有碑,時年碑功方創,齊永明元年方 立。沈約《宋書》言:「大始元年,豫州刺史殷琰叛,明帝假 勔輔國將軍討之。琰降,不犯秋毫,百姓來蘇,生為立 碑,文過其實。建元四年,故吏顏幼明為其廟銘故佐。」 一作吏龐珽為《廟讚》,夏侯敬友為《廟頌》,並附刊於碑側。 瀆水又北逕相國城東,劉武帝伐長安所築也,堂宇 廳館仍故,以「相國」為名。又北出城,注肥水。又西逕金 城北,又西左合羊頭谿水,水受芍陂,西北歷羊頭谿, 謂之羊頭澗水。北逕熨湖,左會烽水瀆,瀆受淮於烽 村南,下注羊頭谿。側逕壽春城西,又北歷象門,自沙 門北出金城西門逍遙樓下,北注肥瀆。肥水北注舊 瀆之橫塘,為元康南路馳道,左通船官坊也。肥水逕 元康城西北流,水北出,際有曲水堂,亦嬉遊所集也。 又西北流,昔在晉世,謝元北禦苻堅,祈謝云疑作于八公 山,及置陣於肥水之濱,堅望山上草木,咸為人狀,此 即故戰敗處,非八公之靈有助,蓋苻氏將亡之惑也。 肥水又西北注於淮,是曰「肥治」也。宋本作肥口 按:《隋書地理志》,衡山郡。陰。舊曰「洙陽。」平陳改名 焉。有肥水。

按《大業拾遺錄》:「淝河岸上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 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尺,廣十餘丈,食 頃乃定,與錢塘潮水相應。」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肥水自安豐縣流入,經壽 春縣北,又西入淮。晉謝石、謝元大破秦兵於肥水,齊 垣崇祖於壽陽城西北堰肥水。」

按《方輿勝覽》,淮西路廬州,肥水在合肥縣南。應劭曰: 「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廬江四辨》 曰:「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 入巢湖,其一西北流二百里,出壽春而投於淮。二水 皆曰肥。」

按《金史地理志》:「亳州城父。」有「肥水。」

潁州,「汝陰。」有「肥水。」

按《續文獻通考》:「廬州府,肥水在府城南七十五里,水 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為二,其一東南流入巢湖, 其一西北流入淮水。晉謝元破苻堅,梁韋𠮏堰水以 灌合肥。」

鳳陽府肥水,源出宿州龍山湖,東流至懷遠縣界入 淮。

又有東淝河,在壽州城東北,西流十里入淮。

西淝河在下蔡廢城西南,東流十里入淮。

按《廣輿記》,「廬州府肥水在府城南,謝元破苻堅於此。」 鳳陽府淝水,源出宿州龍山湖,東流入淮。

按《江南通志》廬州府,「肥水在府城南七十五里,源出 紫蓬山,東北經雞鳴山入金斗河。一支西北流,復東 轉南下,至東門外余公廟前,二水相合,故曰合肥。」 按《合肥縣志》:「縣城西七十餘里有紫蓬山,山上有廟, 曰李陵,又名李陵山,非漢李陵也。肥水發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