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晝潮之期,月皆臨午焉。又日行遲,月行速,以速應 遲,每二十九度過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會,謂之「合 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臨子;月朔之晝潮,日亦臨午 焉。且晝即天上而「言之,天體西轉,日月東行,自朔而 往,月速漸東,至於漸遲,而潮亦應之,以遲於晝,故晝 潮自朔後迭差而入于夜。此所以一日午時、二日午 末、三日未時、四日未末、五日申時、六日申末、七日酉 時、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下而言之,天體東轉,日月 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漸西,至于漸遲,而潮亦應之,以 遲於夜。故「夜潮自朔後迭復而入于晝。此所以一日 子時、二日子末,三日丑時,四日丑末,五日寅時,六日 寅末、七日卯時,八日卯末」也。以時有交變,氣有盛衰, 而潮之所至,亦因之為大小。

按《輟耕錄》:浙江一名錢塘江,一名羅剎江。所謂羅剎 者,江心有石即秦望,山腳橫截波濤中,商旅船到此, 多值風濤所困而傾覆,遂呼云。此事見吳越時僧贊 寧傳載中。其晝夜二潮甚信。上人以詩括之曰:「午未 未未申,申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朢一般輪。」此晝 候也。初一日午末,初二日未初,十五日如初一夜候, 則六時對衝,子午、丑、未之類。漢東宣伯聚先生嘗作 《浙江潮候圖說》云:「大江而東,凡水之入于海者,無不 通潮,而浙江之潮,獨為天下奇觀,地勢然也。浙江之 口,有兩山焉,其南曰龕山,其北曰赭山,並峙于江海 之會,謂之海門。下有沙潬,跨江西東三百餘里,若伏 檻然。潮之入于浙江也,發乎浩渺之區,而頓就斂束, 逼礙沙潬,回薄激射,折而趨于兩山之間。」怒,不拽 則奮而上。隮如素蜺橫空,奔雷殷地,觀者膽掉,涉者 心悸,故為東南之至險,非他江之可同也。原其消長 之故者,曰「天河激湧,曰地機翕張。」揆其晨夕之候者, 曰依陰而附陽,曰隨日而應月。地志《濤經》,言殊旨異, 胡可得而一哉?蓋圓則之運,大氣舉之;方儀之靜,大 水承之。氣有升降,地有浮沉,而潮汐生焉。月「有盈虛, 潮有起伏,故盈于朔朢,虛于兩弦,息于脁朒,消于胐 魄,而大小準焉。月為陰精,水之所生;日為陽宗,水之 所從。故晝潮之期,日常加子;夜潮之候,月必在午,而 晷刻定焉。卯酉之月,陰陽之交,故潮大于餘月。大梁 析木,河漢之津也,朔朢之後,天地之變,故潮大于餘 日。寒暑之大,建丑未也,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一 朢,再虛再盈,天一地二之道也。月經于上,水緯于下, 進退消長,相為生成,曆數可推,毫釐不爽,斯天地之 至信,幽贊于神明,而古今不易」者也。杭之為郡,枕帶 江海,遠引甌、閩,近控吳、越,商賈之所輻輳,舟航之所 駢集,則浙江為要津焉。而其行止之淹速,無不畢聽 于潮汐者,或違其大小之信,爽其緩急之宜,則必至 傾墊底滯,故不可以不之謹也。某承乏茲郡,屬兵革 未弭之秋,信使之往來,師旅之進退,雖期會紛紜,邊 陲警急,必告之曰:「謹候潮,汝毋躁進以自危。」然而跡 累肩摩,晨馳夕騖,有不能人喻而戶說之者。考之《郡 志》,得《四時潮候圖》,簡明可信,故為之說,而刻石于浙 江亭之壁間,使凡行李之過此者皆得而觀之,以毋 蹈夫觸險躁進之害,亦庶乎「思患而預防之意」云。此 說博極群書,辭理超詣,而古今之論潮汐者蓋莫能 過之矣,因併錄之。

按《續文獻通考》浙江杭州府:「浙江在府城西三里,出 歙縣玉山,其水經建德合婺溪,過富春為浙江,入于 海。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 富春江在富陽縣南,即浙江上流。

按《江南通志》,徽州府婺源縣北七十里有浙源山,一 名浙嶺,高三百餘仞。婺源諸水多西入鄱陽,惟此山 之水東會休寧、祁門、黟縣諸水至歙浦,又會績溪、歙 縣諸水赴浙江。

休寧縣南一百十八里,有方原山,本名「黃土山」,唐改 今名,又名「馬金嶺。」其陰之水,北流入率山之江。其陽 東流者入于睦之遂安,西流者入於衢之常山界,而 皆趨于浙江。

新安江在歙縣,其源一出歙之黟山,一出休寧之率 山,一出績溪之「大鄣」,一出婺源之浙嶺,四水皆達歙 浦,會流至嚴州,合金華水入浙江。

按《徽州府志》:「巃嵷之山,其水西南入于臨溪,又會大 鄣山水迴流,又會歙西歙北諸水入于歙浦,達于浙 江。」

按《浙江通志》:浙江在杭州府城東南二十八里。舊志: 「源出徽州之黟縣,廣信之玉山,合嚴金衢諸水,過富 春為浙江。」盧肇曰:「浙者折也。蓋取潮水出海曲折倒 流也。」

按《嚴州府志》,新安江在府城南,一名歙江,經淳安一 帶,又名青溪,至城東二里合婺港,又東入浙江。按《唐 六典》,「浙江水有三源」,此其一也。

東陽江在府城東南二里。來自金華府界,至此與歙 江合流,東入浙江。

按《桐廬縣志》,桐江在縣南六十步,其源有三,一出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