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菜嶼》。

將軍嶼盤石疊聳,舟舶不通。濱海者多乘筏以取海 蛇。相傳陳元光嘗駐兵於其上,故名。以上三嶼,俱在 縣東南十五都大海中。

漳浦之東界海澄者,為原鎮海衛,擁列三所。遵海而 東,為原陸鰲所首。漳浦縣之丹竈山,自鐵竈坑南行, 迢遞三十餘里,平沙漠漠,三面皆海,唯正北可以陸 行,所城如巨鰲。戴山舊名青山,亦曰鰲山。山腰人家 鱗次相疊,雖雨夜,海中常見燈火,最為奇觀。

橫嶼、菜嶼、雙石、雙洲,俱在海中。又巨海之濱,是多潛 龍焉,曰「龍潭。」

蒼陵去城南十里,屹峙海中。

烏石平山、大甘山、小甘山俱在海中,晴明望見,遇風 濤則隱一潮水乃可至。

詔安縣大帽山在五都。東負大海,山勢高聳。宋陸秀 夫、陳宜中扶帝昺泊龍舟於此。又高出海濱半入於 海者為「川陵山。」時帝昺南渡,將都南澳,築此為東京, 地遂陷為海,其城堞猶存。

漸山:屹立於東南海上,有石榴遺洞存焉。

川陵山在五都東海濱,半入海。俗傳帝昺南渡,將都 南澳,築此為東京,地遂缺陷為海。今城堞尚存。自山 巔下向海,莫窮其際。海中尚有木頭竹藂,潮退風靜, 都人駕舟取焉。

羊角山在五都張塘堡東南海上。

虎仔嶼、南村嶼、崎嶼、犬眠嶼四嶼,在川陵南大海中。 甘山在五都南面海中,遠視若有小髻。天起颶風驟 雨,其狀變幻,若屏、若屋、若獅象之形,四面皆海。 南澳山在海門西砥柱海中,週二百餘里。

海澄縣南岐鋪頭山,在南溪之陽。海水逆潮,江水倒 流。

浯嶼:在同安界。海上潮汐環轉其下。

《胡史》二嶼:在一、二、三都海門上下,延袤數里。

嵩嶼。

長嶼、二嶼俱三面臨海。

丹霞嶼一名赤嶼。晏殊《類要》云:「海上有石,朝色如丹, 晚色如霞,故名。」

圭嶼:一名「雞嶼。」在海口中央。

月港在八九都,外通海潮。

「鴻江埭、許林頭埭、西埭、後林埭、石囷埭、北市埭、埕邊 埭、海倉埭、澳頭埭、石甲埭、林尾埭、觀音後埭、陵坑埭、 赤石埭、鍾林尾埭、暫尾埭、長嶼埭、莊水頭埭、山頭埭、 東坑埭、馬厝前埭、後涇埭、後浦埭、劉厝前埭、排頭埭、 吳貫埭、鄭墩埭、陳觀」埭、石龜埭、東頭埭、蘇埭、坑口埭、 南外埭,以上隄防,共長三千九百九十七丈,各高一 丈五尺,厚一丈八尺,蓋東南瀕海,恐潮汐浸淫,故築 隄以防禦之。

姚公浦在祖山鋪,開接太保州。舊有普賢港,斗門蓄 洩,去海稍近,易雜鹽潮。萬曆三十四年,知縣姚之蘭 即祖山頭開圳,內接普賢,外接世臣港,通盧沈港,引 石碼溪、淡水倒流而入,仍引達於學宮之泮池。砌斗 門於世臣港,以便蓄洩云。

泥上海岸:在東門外。知縣韓鍾捐金修築。

按《福寧州志》:「火焰山,在州城東南海中。嘉靖己未,參 將黎鵬舉迎敵倭寇於中流,大破之。」

松山:在州東南十里許海中。

嵛山海中嶼也。在州東南七十里。山高而中拗如盂, 原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明洪武初,江夏侯周德興 以其孤懸海中,徙為廢地。旁有小山曰「艮山」,有嶼曰 「日嶼。」有七星山,浮出海面,如七星然。

慧日山在州城西北二里。右刻「慧山泉通仙臺」六字。 山下曰溫麻里,近接崎嶺,有二巖,故老相傳海潮通 此。

黃崎山在州城東,沿海百一十里,十一都貫入海中。 崎頭、崎嶺,俱在州西二里,故老相傳:「海潮通於此處。」 二崎皆海濱,舊有名號也。州之陽,蓋為巨浸矣。滄海 桑田如此。

洪山在州城南三十里四十一都。山有石洞,洞口、石 竅、石罩、石泓泉通海眼,深不可測。

羅浮山去州城南五十五里,大海濱。相傳浮海而來, 舟泊此山,可避北風。有石筍山。上有清泉一穴,冬夏 不竭。旁有文崎山,與武崎山相對,廣袤五里,週圍皆 海水。上有玉井峰、鐘冠峰、羅漢巖、金牛跡、桃花村、梅 花坡,凝煙積靄,宛如海上青螺。

瀧山:去閭峽東南海中六、七十里,凡東、西、南、北四瀧, 惟東、北二瀧可以泊舟。明季時,倭人泊舟,必取汲於 此。

四城山在瀧山旁。危峭壁立,隔溪有小麻馬山、松嶠 嶺。

犀山中石洞,深不可測,緣崖而上,洞有蠣。燐火夜 光。

獅子巖在少林峰頂。二巖相顧,俗呼為「雌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