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虎頭山,一名「秀山」,在縣城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潮 汐出入其中,甚洪。

大奚山:在縣城南四百里海中。

梅蔚山在縣城西南二百八十里。其上有宋帝石殿 存焉。又西南二百八十里曰官富山,有民居之。又山 曰「凹背」,曰「陶娘」,曰「福建」,曰「洛隔」,曰「七娘」,曰「東姜」,曰「龍 鼓」,曰「丫洲」,曰「南亭」,曰「泊潦」,曰「稍舟」,曰「翁鞋」,曰「竹沒」,曰 「深澳」,曰「桑洲」,曰「寧洲」,曰「龍穴」,曰「枯洲」,曰「大小磨刀」,曰 「零丁」,曰「校杯」,曰「南洲」,曰「蛇西」,曰「瑚珊」,凡二十六山,俱 在大海中。

青紫峰在縣南十里。其山朝暮異色,朝霞則青,夕照 則紫。又南十六里曰筆架峰,二峰屹立大海中。 海月巖在縣西五里海濱。

佛堂海門,在縣南二百五十八里。源於牂牁,經官富 山西南入於海。

合蘭洲在縣南二百里海中,與龍穴洲相比,其上多 蘭,旁有二石,海潮合焉,蜃氣凝焉。又有馬鞍洲、急水 旗角洲、大王洲、上下橫當洲,並在大海中。

圓沙:在縣城西二里海中。

新會縣天河海,在城東四十六里,中有草鞋洲,高水 面尺許,巨浸不沒,與波上下云。

江門海其水有二:左逕石觜,至虎頭門入於海;右逕 縣滘,入於熊海。隨潮消長,達於厓門。其東逕香山,為 小梁海。其西逕蜆岡,自北而東,至厓門入於牁牂。是 為南海。

圭峰山,在縣北二里。東南有東熊子山,周十里;西南 有西熊子山,周五里,並峙海中。

厓山在縣城南八十里大海中,與奇山石對峙如門。 宋祥興中,帝昺舟師次焉。為元將張弘範所迫,丞相 陸秀夫負帝赴海,與禮部尚書徐宗仁、兵部侍郎茅 湘、樞密使高桂等同死之。

湯瓶觜山:在縣南八十里。又東南五十里曰鶚洲山, 在海中。

小梁海,在新會縣東三十二里,流接香山,其中多鱣 鮪,多鰋鯉。

天臺山:在城西南三十里,脈發將軍山,突起數峰,東 盡於海。

熊子山,在城南二十一里。山凡四,在海中曰鼠熊,曰 馬鞍熊,曰東熊,曰長熊。熊音那,三足鱉也。

香山縣第一角海,在「疊石海」之南。海門淺隘,南抵大 洋,乃南鄙之咽喉也。

《石岐》海,海中多洲潭。種蘆積坭,可以成田。

九星洋:在城東南海中有九島如星。

東洲門海在縣東海濱,二山若門,潮汐悍急。

零丁洋在縣東海中。其上有山,其下潮汐迅急。 金星洋在縣東海中。

牂牁大洋:在大洋中,山最多,皆島夷所居。唐鄭愚有 《泛海》詩。

三水縣金洲山突起江中,周二百丈,高五十餘丈,其 下鬱水西來,會陶洭翁諸水經此,南流入於南海。 香山縣笏山在城北一里,山瀕於海。

長洲山:在城西北二里海中。

相合山:在城東南四十里。

長江山:在城東南四十里。

三洲山:在城東南五十里。三山並立海中。

浮虛山在城北七十里海中,與波上下。南海有浮石 之山,疑即此。

石岐山,在縣西北一里。多石,南入于海。原設有烽堠, 遙與蓮峰相對。土燥多石,直扺於海。

老安山在縣西南半里,為縣水口衝要,西臨於海。 香爐山在縣南六十里,峰崖幽峻,東界白銀,水西赴 海。

鴻鶴嶺山:一名「鴻鶴尖。」秀峰插天,三面臨海。

象角山在縣西十里。西北臨海。

烏巖山在縣東南六十里。東抵雲梯諸山赴海。 四巖山,在縣東六十里,高聳,北臨海。其東曰「日角山」, 三面臨海。

東洲山在縣東七十里海中,潮汐湍激,舟不可渡。 平田山,在縣東八十里,臨海。

南蓢山在縣東八十里,東北臨海。 大芒山在縣南九十里雍陌村。勢如奔龍,昂首睨于 巨海。

鳳凰山,在縣城東南一百五十里。東介南坑,北接官 塘岡,西為金竹園、白蜮石、古壑諸峰,南赴海。其上多 產山蘭、鶴頂、杜鵑諸花。與南山對峙,迤𨓦東馳於海, 瀑布之水出焉。

永泰山:在縣東北海中一百里。大海之東曰「三角」,大 海之西曰「坡頭」,皆護浮虛。

黃楊山在縣西南四十二里。又東北八十里曰馬鞍 山、烏洲山、古鎮山,俱海中。

金星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