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1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帝太康元年馬韓辰韓俱遣使入貢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韓種有三:一 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在帶方南,東西以 海為限。馬韓居山海之間,無城郭,凡有小國五十六 所,大者萬戶,小者數千家,各有渠帥。俗少綱紀,無跪 拜之禮。居處作土室,形如冢。其戶向上,舉家共在其 中,無長幼男女之別。不知乘牛馬畜者,但以送葬。俗 不」重金銀錦罽,而貴瓔珠,用以綴衣,或飾髮垂耳。其 男子科頭露紒,衣布袍,履草蹻。性勇悍,國中有所調 役及起築城隍,年少勇健者,皆鑿其背皮,貫以大繩, 以杖搖繩,終日嚾呼力作,不以為痛。善用弓楯矛櫓, 雖有鬥爭攻戰,而貴相屈服。俗信鬼神,常以五月耕 種畢,群聚歌舞以祭神。至十月農事畢,亦如之。國邑 各立一人,主祭天神,謂為天君。又置別邑,名曰蘇塗, 立大木,懸鈴鼓。其「蘇塗」之義,有似西域浮屠也,而所 行善惡有異。武帝太康元年,其主遣使入貢方物。辰 韓在《馬韓》之東,自言秦之亡人,避役入韓,韓割東界 以居之,立城柵,言語有類秦人,由是或謂之為秦韓。 初有六國,後稍分為十二,又有弁辰,亦十二國,合四 五萬戶,各有渠帥,皆屬於辰韓。《辰韓》常用《馬韓》人作 主,雖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為馬 韓所制也。地宜五穀,俗饒蠶桑,善作縑布,服牛乘馬。 其風俗有類馬韓,兵器亦與之同。初生子,便以石壓 其頭,使扁喜舞,善彈瑟,瑟形似筑。武帝太康元年,其 王遣使獻方物。

太康二年馬韓《辰韓》復來朝貢。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二年,「其主遣 使入貢方物。」

太康七年馬韓等十一國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東夷列傳》同。

太康八年馬韓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云云。

太康十年馬韓遣使朝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云云。

太熙元年馬韓來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列傳》:「太熙元年,詣 東夷校尉何龕上獻。」按晉書武帝年號先泰始次咸寧次太康次太熙按東夷傳太

熙之後,又有「咸寧三年復來,明年又請內附」 二語。按杜氏《通典》又有晉武帝咸寧中馬韓王來朝,自是無聞。三韓蓋為百濟、新羅所吞并之說,則來朝之年,先後舛訛不一。今未載咸寧,但合本紀、列傳訂之如此。

三韓部雜錄

《日知錄》:「今人謂遼東為三韓」者,考之《書序》:成王既伐 《東夷傳》:「海東諸夷,句麗、扶餘、馯貊之屬。」《正義》:《漢書》有 高句麗、扶餘韓,無此馯,馯即韓也,音同而字異耳。《後 漢·光武紀》:「建武二十年,東夷韓國人率眾詣樂浪內 附。」《東夷傳》:「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 《晉》《梁》二書作「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 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 辰在辰韓之南,亦有十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 八國,百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 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 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盡王三韓之地。 《漢書·朝鮮傳》:「真番辰國欲上書見天」子,又雍閼弗通。 師古曰:「辰謂辰韓之國。《史記》誤作真。」番。旁眾國,《三國 魏志》:「齊王正始七年,幽州刺史毋丘儉破高句麗濊 貊、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陳留王。景元二年, 樂浪外裔韓濊貊各率其屬來朝貢。」《晉書張華傳》:「東 裔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州四千餘里,歷世未 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杜氏《通典》:三韓之地,在 海島之上,朝鮮之東南。此其封域與朝貢之本末也。 劉熙《釋名》:韓羊、韓兔、韓雞,本法出韓國所為也。後魏 陽固《演賾賦》「睹三韓之累累兮,見卉服之悠悠。」此其 風土也。《宋史天文志》:「狗國四星,在建星東南,主三韓、 鮮卑、烏桓、玁狁、沃沮之屬。」此其占象也。《宋史·高麗傳》 言:「崇寧後始鑄三韓通寶。」而《遼史外紀》有高麗王子 三韓國公勳、三韓國公顒、三韓國公俁。其《地理志》有 高州三韓縣,辰韓為扶餘,弁韓為新羅。《北史》以辰韓 為新羅,馬韓為高麗。開泰中,聖宗伐高麗,俘三國之 遺人置縣。據此乃俘三國之人置縣於內地,而取三 韓之名爾。正如漢時上郡有龜茲縣,不可便以為西 域之國。今人乃謂遼東為「三韓」,是以內地而目之為 外國也。原其故,本於天啟初失遼陽以後章奏之文, 遂有謂「遼人」為「三韓」者,外之也。今遼人乃以之自稱, 夫亦自外也已。

《北史》:「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東南。辰韓 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