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明外史于闐傳》,「永樂十八年,于闐偕哈烈八答黑 商諸國貢馬,命參政陳誠、中官郭敬等報以綵幣。 永樂二十年,于闐貢美玉,賜賚有加。」
按:《明外史于闐傳》云云。
永樂二十二年,于闐貢方物。
按《明外史于闐傳》:「永樂二十二年,貢馬及方物。時仁 宗初踐祚,即宴賚遣還。先是永樂時,成祖欲遠方萬 國無不臣服,故西域之使歲歲不絕。諸蕃貪中國財 帛,且利市易,絡繹道途。商人率偽稱貢使,多攜馬駝 玉石,聲言進獻。既入關,則一切舟車水陸晨昏飲饌 之費悉取之有司,郵傳困供億,軍民疲轉輸。比西歸, 輒緣道遲留,多市貨物。東西數千里間,騷然繁費,公 私上下,罔不怨咨,廷臣莫為言,天子亦莫之恤也。」至 是,給事中黃驥極陳其害。仁宗感其言,召禮官呂震 責讓之。自是不復使西域,貢使亦漸稀。于闐自古為 大國,隋、唐間,侵并戎盧、扜彌、渠勒、皮山諸國,其地益 大。南距蔥嶺二百餘里,東北去嘉峪關六千三百里。 大略蔥嶺以南,撒馬兒罕最大,以北于闐最大。元末 時,其主暗弱,鄰國交侵,人民僅萬計,悉避居山谷,生 理蕭條。永樂中,西域憚天子威靈,咸修職貢,不敢擅 相攻,于闐始獲休息,漸行賈諸蕃,復致富庶。桑麻黍 禾,宛然中土。其國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又西有 黑玉河,源皆出崑崙山。土人夜視月光盛處,入水採 之,必得美玉。其鄰國亦多竊取來獻。迄萬曆朝,于闐 亦間入貢。
于闐部彙考二
《明?一統志》
于闐國山川考
阿耨達山, 《漢書》以為河源所出。
蔥嶺 在國西南。
《白玉河》, 在國城東,國人夜視月光盛處,必得美玉。 《綠玉河》, 在國城西。
烏玉河 在城西。三河皆源出崑岡山,去國城西一 千三百里。每歲秋,國人取玉于河,謂之「撈玉。」
于闐國
于闐部紀事
《拾遺記》:張華撰《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武帝詰問: 「卿此志驚所未聞,異所未見,將恐惑亂于後生,繁蕪 于耳目,可更芟截浮疑,分為十卷。」即于御前賜青鐵 硯。此鐵是于闐國所獻,而鑄為硯也。
《酉陽雜俎》:「石靴,于闐國剎利寺有石靴。」
《辟支佛靴》,《于闐國》贊摩寺有辟支佛靴,非皮非綵,歲 久不爛。
《杜陽雜編》:「元載末年,造蕓輝堂于私第。蕓輝,香草名 也,出于闐國,其香潔白如玉,入土不朽爛,舂之為屑, 以塗其壁,故號『蕓輝焉』。」
《清異錄》:「于闐法全蒸羊,廣順中尚食,取法為之。西施 捧心,學者愈醜。」
《偃曝談餘》,于闐國往返攜一鐵鐺,涉流踰河,獨挈水 而行,鐺投水百沸矣,故寶之。
于闐部雜錄
《游宦記聞》:「玉出藍田、崑岡」,《本草》亦云:「好玉出藍田及 南陽徐善亭部界,日南、廬容水中,外國于闐、疏勒諸 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國朝禮器及乘 輿服御,多是于闐玉。晉天福中,平居誨從使于闐,為 判官,作記紀其採玉處云。玉河在國城外,源出崑山, 西流千三百里,至國界牛頭山,分為三:曰白玉河,在 城東三十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曰烏玉河,在 綠玉河西七里。源雖一,玉隨地變,故色不同。每歲五 六月,水暴漲,玉隨流至多。募由水細大,水退乃可取。 《方言》曰「撈玉。」國主未採,禁人至河濱。大觀中,添創八 寶,從于闐國求大玉。一日,忽有國使奉表至。故事下 學士院,召譯表語而後答詔。其表云:「日出東方,赫赫 大光,照見西方五百國。」五百國條貫主師子黑汗王 表上:「日出東方,赫赫大光,照見四天下。四天下條貫 主阿舅大官家伱。前時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力,只 為難得似伱尺寸底,自家已令人兩河尋訪,纔得似 伱尺寸底,便奉上也。」當時傳以為笑。後果得之,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