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4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多摩梨帝部彙考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多摩梨帝國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從瞻波大國東行 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其國有二十 四僧伽藍,盡有僧住,佛法亦興。法顯住此二年,寫經 及畫像,于是載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 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

師子部彙考僧伽羅

安帝   年釋法顯入西域至師子國

按《晉書》不載。按釋法顯《佛國記》:「自多摩梨帝國汎 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彼國 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國大在洲上,東西五十由 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數。其間相去或 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統屬大洲,多出珍寶珠璣。 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護。若有採者,十 分」取三。其國本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 人共市易,市易時鬼神不自現身,但出寶物題其價 直,商人則依價直直取物。因商人來往住故,諸國人 聞其土樂,悉亦復來,於是遂成大國。其國和適,無冬 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佛至其國,欲 化惡龍,以神足力,「一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 相去十五由延。于王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 銀莊校,眾寶合成。塔邊復起一僧伽藍,名無畏山。有 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銀刻鏤,悉以眾寶。中有一青玉 像,高二丈許,通身七寶炎光,威相嚴顯,非言所載,右 掌中有一無價寶珠。」法顯去漢地積年,所與交接,悉 異域人,山川草木,舉目無舊。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 顧影唯己,心常懷悲。忽於此玉像邊,見商人以晉地 一白絹扇供養,不覺悽然,淚下滿目。其國前王,遣使 中國,取貝多樹子,于佛殿旁種之,高可二十丈。其樹 東南傾,王恐倒,故以八九圍柱拄樹。樹當拄處心生, 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圍許。柱雖中裂,猶裹 在其外,人亦不去。樹下起精舍,中有坐像,道俗敬仰 無倦。城中又起佛齒精舍,皆七寶作王,淨修梵行,城 內人信敬之情亦篤。其國立治已來,無有饑荒喪亂, 眾僧庫藏多有珍寶、無價摩尼。其王入僧庫遊觀,見 摩尼珠,即生貪心欲奪取之。三日乃悟,即詣僧中稽 首,悔前罪心,告白僧言:「願僧立制,自今已後勿聽王 入其庫,看比丘滿四十臘,然後得入。」其城中多居士、 長者、薩薄商人,屋宇嚴麗,巷陌平整,四衢道頭皆作 說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鋪施高座,道俗四眾 皆集聽法。其國人云:都可五六萬僧,悉有眾食。王別 于城內供五六千人眾食,須者則持本缽往取,隨器 所容,皆滿而還。佛齒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十日,王 莊校大象,使一辯說人著王衣服,騎象上,擊鼓唱言: 「菩薩從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命,以國妻子及挑 眼與人,割肉貿鴿,截頭布施,投身餓虎,不恡髓腦。」如 是種種苦行,為眾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九年,說法教 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眾生緣盡,乃般泥洹。泥洹 已來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間眼減,眾生長悲。卻後 十日,佛齒當出,至無畏山精舍。國內道俗欲植福者, 各各平治道路,嚴飭巷陌,辦眾華香供養之具。如是 唱已,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已來,種種變現, 或作須大拏、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 像皆彩畫莊校,狀若生人。」然後佛齒乃出,中道而行, 隨路供養。到無畏精舍佛堂上,道俗雲集,燒香然燈, 種種法事,晝夜不息。滿九十日,乃還城內精舍。城內 精舍,至齊日則開門戶,禮敬如法。無畏精舍東四十 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 一大德沙門,名達摩瞿諦,其國人民,皆共宗仰。住一 石室中四十許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 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訶毗訶羅,有三 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門,戒行清潔,國人咸疑是羅漢 臨終之時,王來省視,依法集僧,而問:「比丘得道耶?」其 便以實答言:「是羅漢既終。」王即案經律,以羅漢法葬 之。於精舍東四五里,積好大薪,縱廣可三丈餘,高亦 爾,近上著栴檀沈「水諸香木,四邊作階,上持淨好白 㲲,周帀蒙𧂐上,作大轝床,似此間輲車,但無龍魚耳。」 當闍維時,王及國人四眾咸集,以華香供養。從轝至 墓所,王自華香供養。供養訖,轝著𧂐上,蘇油遍灌,然 後燒之。火然之時,人人敬心,各脫上服及羽儀、傘蓋, 遙擲火中,以助闍維。闍維已,即檢取骨,即以起塔。法 顯至不及其生,存唯見葬。時王篤信佛法,欲為眾僧 作新精舍,先設大會飯食。僧供養已,乃選好上牛一 雙,金銀寶物莊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頃四邊,然 後割給民戶田宅,書以鐵券。自是已後,代代相承,無 敢廢易。法顯在此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 「佛缽本在毗舍離,今在揵陀衛,竟若干百年,復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