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或永興軍,以運環、慶、原、渭、鎮戎軍軍須,分一轉運使 專董其事。又,鄜州四路,半當衝要,嘗以閑慢路遞鋪 兵卒之半貼衝要二路驛百人,每三人輓小車,載二 百五十斤至三百斤。若團併輦運,邊計亦未至失備, 而民力可以寬矣。」初,亢請乘驛入對,詔令手疏上之, 後多施用。進西上閤門使,改都鈐轄,屯延州。又奏邊 機軍政,措置失宜者十事,言:「王師每出不利,豈非節 制不立、號令不明、訓練不至,器械不精,或中敵詭計, 或自我貪功,或左右前後自不相救,或進退出入未 知其便,或兵多而不能用,或兵少而不能避,或為持 權者所逼,或因懦將所牽,或人馬困飢而不能奮,或 山川險阻而不能通,此皆將不知兵之弊也。未聞深 究致敗之由而為之措置,徒益兵馬,未見勝術,一也。 去春,敵至延州,諸路發援兵,而河東、秦鳳各踰千里, 涇原、環慶不減十程。去秋賊出鎮戎,遠自鄜延發兵, 千里遠鬥,銳氣已衰。如賊已退,乃是空勞師徒,異時 更寇別路,必又如此,是謂不戰而自弊,二也。今鄜延 副都總管許懷德兼管勾環慶軍馬,環慶副總管王 仲寶復兼鄜延,其涇原、秦鳳總管等亦兼鄰路,雖令 互相策應,然環州至延州十四五驛,徑赴亦不下十 驛。涇原至秦鳳千里,若發兵互援,而山路險惡,人馬 之力已竭,三也。四路軍馬各不下五六萬,朝廷罄力 供億,而邊臣但言兵少,每路欲更增十萬人,亦未見 功效。且兵無節制一弊,無奇正二弊,無應援三弊,主 將不一四弊,兵分勢弱五弊。有此五弊,如驅市人而 戰,雖有百萬,亦無益於事,四也。古人教習,須三年而 後成。今之用兵,已三年矣。將帥之材,孰賢孰愚?攻守 之術,孰得孰失?累年敗衂而居邊要者,未知何謀?使 更數年未罷兵,國用民力,何以克堪?若因之以饑饉, 加之以他寇,則安危之策,未知如何,五也。今言邊事 者甚眾,朝廷或即奏可,或再詳究以聞,或付有司,前 條方行,後令即變,胥吏有鈔錄之勞,官吏無商略之 暇,邊防軍政,一無定制,六也。夏竦、陳執中皆朝廷大 臣,凡有邊事,當付之不疑。今但主文書,守詔令,每有 宣命,則翻錄行下,如諸處申稟,則令候朝旨。如是則 何必以大臣主事,七也;前河北用兵,減冗官以省費。 今陝西日以增員,如制置青白鹽使副、招撫蕃部使 臣十餘員,所占兵士千餘人,請給歲約萬緡。復有都 大提舉馬鋪器甲之類,諸州並募克敵、致勝、保捷、廣 銳、宣毅等兵,久未曾團結訓練,但費軍廩,無益邊備, 八也。今軍有手藝者,管兵之官每一指揮抽占三之 一。如延州諸將不出,即有兵二萬,除五千守城之外, 其餘止一萬五千,若有警急,三日內不能團集,況四 十里外便是敵境,一有奔突,何以備之?九也;陜西教 集鄉兵,共十餘萬人,市井無賴,名掛尺籍,必簿田夫, 豈無姦盜雜於其中?苟無措置,他日為患不細,十也。」 既而復請面陳利害,不報。按《丁度傳》,度入知制誥, 遷翰林學士,糾察在京刑獄,判太常禮院兼群牧使。 劉平、石元孫敗,帝遣使問所以禦邊,度奏曰:「今士氣 傷沮,若復追窮巢穴,饋糧千里,輕用人命,以快一朝 之意,非計之得也。」唐都長安,天寶後河、湟覆沒,涇州 西門不開,京師距寇境不及五百里,屯重兵,嚴烽火, 雖常有侵軼,然卒無事。太祖時,疆場之任,不用節將, 但審「擢材器,豐其廩賜,信其賞罰,方陲輯寧,幾二十 年。為今之策,莫若謹亭障,遠斥堠,控扼要害,為制禦 之全計。」因條上十策,名曰《備邊要覽》。時西疆未寧,二 府、三司雖旬休不廢務。度言:「符堅以百萬師寇晉,謝 安命駕出遊以安人心。請給駕如故,無使外夷窺朝 廷淺深。」從之。累遷中書舍人。

按《東軒筆錄》:西戎初叛,范雍以節度使知延州,環慶 大將劉平、石元孫之兵二萬,自合水走延州郭堡。平, 去延州三十里,令軍士晚餐畢,列隊而行,至地名大 柳樹,去延州二十里。日向夕,忽有來使俗謂急腳子 者宣狀,且云:「延州范太尉傳語,已在東門奉候,然暮 夜入門,恐透漏,好細請窵放人馬,庶辨真偽也。」二將 唯喏,遂下馬據胡床,躬撥隊伍,每一隊行及五里以 來,又放一隊,將及一更以後,約放及五十隊矣。二將 忽顧問,急腳子已失所在。二將大驚,遽使人偵視,即 云:延州城上並無燈火,而前隊不知所之矣。二將知 有變,遂整陣而前。至五龍川,去延州纔五里,人心稍 安。忽四山鼓角鳴,埃煙斗合,蕃兵牆進,倏忽之際,已 陷重圍。蓋西賊前一夕偷號入金明寨,殺李士彬,故 東北路斷而賊兵壓境,以致二將於覆中,延州俱不 知也。是時,監軍內臣黃德和以兵三千屯娘娘谷,去 五龍川不及十里矣,方兵勢窘甚,裨將郭遵策馬奮 刃突圍而出,請救於德和,德和畏懼不敢前,而更拒 以他語。遵又赴延州求救,於雍已城守不出。逮曉,全 師俱沒,二將面縳,遵亦戰死。德和是夕引兵由娘娘 谷東南,指鄜州路遁去。蕃兵遂圍,延州幾陷。會大雪, 戎馬多凍死,乃解去。德和誣奏二將降賊,朝廷疑之, 有旨禁其家屬。出御史文彥博鞠劾,彥博具得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