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唐言無著菩薩請益導凡之處。無著菩薩夜昇天宮,於慈 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經論》《中邊分別 論》等,盡為大眾講宣妙理。菴沒羅林西北百餘步,有 如來髮爪窣堵波,其側故基,是世親菩薩從睹史多 天下見無著菩薩處。無著菩薩,健馱邏國人也。佛去 世後一千年中,誕靈利見,承風悟道,從彌沙塞部出 家修學。頃之回信大乘。其弟世親菩薩。於《說一切有 部》出家受業。博聞強識達學研機。無著弟子佛陀僧 訶。唐言師子覺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二三賢哲每相謂 曰:「凡修行業,願覲慈氏。若先捨壽,得遂宿心,當相報 語,以知所至。」其後師子覺先捨壽命,三年不報。世親 菩薩尋亦捨壽,時經六月,亦無報命。時諸異學咸皆 譏誚,以為世親菩薩及師子覺流轉惡趣,遂無靈鑑。 其後無著菩薩于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 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虛下降,即進階庭敬禮 無著。無著曰:「汝來何暮?今名何謂?」對曰:「從此捨壽命, 往睹史多天慈氏內,眾蓮華中生,蓮華纔開,慈氏讚 曰:『善來廣慧,善來廣慧』!」旋繞纔周,即來報命。無著菩 薩曰:「師子覺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 外眾中耽著欲樂,無暇相顧,詎能來報。」無著菩薩曰: 「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 宣,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菩薩妙音清暢和雅,聞者 忘倦,受者無厭。」

無著講堂故基西北四十餘里,至故伽藍,北臨殑伽 河中有甎窣堵波,高百餘尺,世親菩薩初發大乘心 處。世親菩薩自北印度至於此地,時無著菩薩命其 門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藍,遇而會見。無著弟子止戶 牖外。夜分之後,誦《十地經》。世親聞已,感悟追悔:「甚深 妙法,昔所未聞。誹謗之愆,源發於舌。舌為罪本,今宜 除斷。」即執銛刀,將自斷舌,乃見無著,住立告曰:「夫大 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諸佛所讚,眾聖攸宗。吾欲誨汝, 爾今自悟,悟其時矣,何善如之?諸佛聖教,斷舌非悔。 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 杜口絕言,其利安在?」作是語已,忽不復見。世親承命, 遂不斷舌。旦詣無著,諮受大乘,於是研精覃思,製《大 乘論》凡百餘部,並盛宣行。從此東行三百餘里,渡殑 伽河,北至阿耶穆佉國。中印度境

阿耶穆佉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阿耶穆佉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阿耶穆佉國,周二千 四五百里。國大都城臨殑伽河,周二十餘里。其氣序 土宜同阿踰陀國。人淳俗質,勤學好福。伽藍五所,僧 徒千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餘所,異道雜 居。城東南不遠,臨殑伽河岸,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 建也,高二百餘尺,是如來昔於此處,三月說法。其側 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復有如來髮爪 青石窣堵波。其側伽藍,僧徒二百餘人。佛像莊飾,威 嚴如在。臺閣宏麗,奇製鬱起,是昔佛陀馱婆。唐言覺使論 師於此製《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從此東南行七 百餘里,渡殑伽河,南閻牟那河,北至缽邏那伽國。中印 度境

缽邏那伽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缽邏那伽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缽邏那伽國,周五千 餘里。國大都城據兩河交,周二十餘里。稼穡滋盛,果 木扶疏。氣序和暢,風俗善順。好學藝,信外道。伽藍兩 所,僧徒寡少,並皆習學小乘法教。天祠數百,異道實 多。大城西南瞻博迦華林中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 建也。基雖傾陷,尚百餘尺。在昔如來於此處降伏外 道。」其側則有髮爪窣堵波經行遺跡。髮爪窣堵波側 有故伽藍,是提婆唐言天菩薩作《廣百論》,挫小乘伏外 道處。初,提婆菩薩自南印度至此,伽藍城中有外道 婆羅門,高論有聞,辯才無礙,循名責實,反質窮辤。雅 知提婆博究元奧,欲挫其鋒,乃循名問曰:「汝為何名?」 提婆曰:「名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 誰?」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誰?」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 誰?」提婆曰:「天。」外道曰:「天是誰?」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 誰?」提婆曰:「狗。」外道曰:「誰是狗?」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