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5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耽摩栗底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耽摩栗底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耽摩栗底國。東印度境周 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濱近海陲。土地卑 濕,稼穡時播,華果茂盛。氣序溫暑,風俗躁烈。人性剛 勇,邪正兼信。伽藍十餘所,僧眾千餘人。天祠五十餘 所,異道雜居。國濱海隅,水陸交會,奇珍異寶,多聚此 國,故其國人大抵殷富。城側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 其傍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自此西北 行七百餘里。至羯羅拏蘇伐剌那國。

羯羅拏蘇伐剌那部彙考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羯羅拏蘇伐剌那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羯羅拏蘇伐剌那國。」 東印度境周四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居人 殷盛,家室富饒。土地卑濕,稼穡時播,眾華滋茂,珍異 繁植。氣序調暢,風俗淳和。好尚學藝,衺正兼信。伽藍 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 十餘所,異道寔多。別有三伽藍,不食乳酪,遵提媻達 多遺訓也。

大城側有絡多未知僧伽藍。唐言赤埿庭宇顯敞,臺閣崇 峻。國中高才達學、聰敏有聞者,咸集其中,警戒相成, 琢磨道德。初,此國未信佛法,時南印度有一外道,腹 錮銅鍱,首戴明炬,杖策高步來入此城,振擊論鼓,求 欲論義。或人問曰:「首腹何異?」曰:「吾學藝多能,恐腹折 裂,悲諸愚闇,所以持照。」時經旬日,人無問者,詢訪髦 彥莫有其人。王曰:「合境之內豈無明哲?客難不酬,為 國深恥,宜更營求訪諸幽隱。」或曰:「大林中有異人,其 自稱曰『沙門,強學是務,今屏居幽寂久矣,于茲非夫 體法合德,何能若此者乎』?」王聞是己,躬往請焉。沙門 對曰:「我南印度人也,客遊止此,學業庸淺,恐非所聞。 敢承來旨,不復固辭。論義無負,請建伽藍,招集僧徒, 光讚佛法。」王曰:「敬聞不敢忘德。」沙門受請,往赴論場。 外道于是誦其宗致三萬餘言,其義遠,其文博,包含 名相,網羅視聽。沙門一聞究覽,詞義無謬,以數百言 辨而釋之,因問宗致。外道詞窮理屈,杜口不酬,既折 其名,負恥而退。王深敬德,建此伽藍。自時厥後,方弘 法教。

伽藍側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在昔如來于 此七日說法開導。其側精舍,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 跡之所,有數窣堵波,並是如來說經法之處,無憂王 之所建也。從此西南行七百餘里,至烏荼國。按烏荼巳見前

《漢》「即烏秅」 ,由「烏秅」 至「恭御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