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番禺江奉貢。光武建武中,武陵蠻帥單程大寇郡縣,

漢將劉尚戰敗,數歲方平。順帝時,武陵太守增其租 賦,蠻又舉種反,殺鄉吏。東晉時,沔中蠻因劉石亂後, 漸徙於陸渾以南,遍滿山谷。宋、齊以後,荊、雍二州各 置校尉以撫寧之。郡蠻酋帥多受南北朝封爵,至後 魏末,暴患滋甚,僭稱侯王,屯據峽路,斷絕行旅。周武 帝遣陸騰大破之。其獠初因蜀李勢亂,後自蜀漢山 谷出,侵擾郡縣。至梁時,州郡每歲伐獠以利。及後周 平梁、益,自爾遂同華人矣。以其黔中東謝、西謝,自古 不臣中國。大唐貞觀以後,置羈縻州領之。

宋史

《蠻夷傳序》

「古者帝王之勤遠略,耀兵四裔,不過欲安內而捍外 爾,非所以求逞也。」西南諸蠻夷,重山複嶺,雜廁荊、楚、 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乃欲揭上腴之征以取不毛 之地,疲易使之眾而得梗化之氓,誠何益哉!樹其酋 長,使自鎮撫,始終蠻夷遇之,斯計之得也。然無經久 之策以控馭之,狌鼯之性便於跳梁,或以讎隙相尋, 「或以饑饉所逼,長嘯而起,出則衝突州縣,入則負固 山林」,至煩興師討捕,雖能殄除,而斯民之荼毒深矣。 宋恃文教而略武衛,亦豈先王制荒服之道哉?

大學衍義補

《四方夷落之情》

《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朱熹曰:「三苗,國名,在江南荊、揚之間,恃險為亂者也。竄則驅逐禁錮之。」

分北三苗。

朱熹曰:「北猶背也,其善者留,其不善者竄徙之,使分背而去也。」

益稷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 敘。」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

蔡沈曰:「內而侯牧,外而蕃夷,皆蹈行有功,唯三苗頑慢不率,不肯就工,帝當憂念之也。帝言四海之內蹈行我之德教者,是汝功唯敘之,故其頑而弗率者,則皋陶方敬承汝之功敘,方施象刑唯明矣。或者乃謂苗之凶頑,六師征之猶且逆命,豈皋陶象刑之所能致?是未知聖人兵刑之敘,與帝舜治苗之本末也。蓋威以象刑,而苗猶不服,然後命禹征之。征之不服,而又增修德教,及其來格,然後分背之也。」

《禹貢》:「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蔡沈曰:「三危即舜竄三苗之地。」

呂祖謙曰:「三苗有罪自當竄逐,發政施仁自當及之,故治水至三危亦既使安居,大得其敘。後世以為投之四裔,若棄之者,非聖人之心也。」

臣按:經史所謂蠻則多指南方之夷也,夷狄之見于經者始于三苗,所謂「苗民」 者,《舜典》《禹謨》《益稷》《禹貢》《呂刑》皆具焉。帝舜受禪之初既首竄之于三危,至禹治水時,其竄者既丕敘,其留者猶不即工,故帝命禹徂征,然猶逆命,及禹班師而後來格,于是考其善惡而分背之焉。方是時,所慮者南方之蠻耳,故舜命皋陶為士,首舉「蠻夷猾夏」 為言。所謂蠻者,蓋三苗也。其始也,即其極惡者而竄徙之,既竄之後,而又于所留者分背其中之善與惡者焉。善者則獎之而加以恩,惡者則懲之而施以威。加以恩則彼知所慕而興于為善;施以威則彼知所畏而不敢為惡。是則聖人之微權也。今自巴蜀以東,歷湖南北桂嶺、雲、貴數千里,溪峒山菁之中,有曰犵、曰狑、曰獠、曰猺、曰獞之類,凡十數種,皆所謂蠻也。其間最輕捷者曰貓,說者謂此即三苗之後也。然今之貓依山以居,性習不常,無有倫紀禮義。觀《禹誓辭》,數苗之罪,謂其「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則是時之苗,蓋有國都官屬,但其用舍顛倒耳,非若今世之貓若猿猱然,無定居、無常業,不相統屬也。國初于湖北、川東立宣慰司者五:曰永順、曰保靖、曰貴州、曰思州,曰播州,又有宣撫司、安撫司及招討司、長官司之設。外此所謂軍民府及軍民指揮使司者,又兼設土官以轄其夷人,隨其地而設其官,因其俗而為之治,善者授以職,惡者分其勢,是蓋得有虞分背之義,《禹貢》「丕敘」 之意也。

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置黔中郡。漢興,改為 武陵郡,歲令大人輸布一匹,小口二尺,是謂「賨布。」

臣按:漢武陵郡,即今常德、澧、辰、沅等州郡是也。

始皇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擊南越,取 其地,置桂林、南海、象郡。又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 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 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

臣按:秦并百郡,嶺南有三郡:桂嶺今廣西地;南海,今廣東地;象郡今安南地。自秦漢以來所以為中國害者,非居中國邊塞之外有所限制,則彼不能越其界而入我內地也。越之地,在古種類實多,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