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7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演州》, 領瓊林、茶清、芙蒥三縣。

《安南國山川考》

佛跡山, 在交州府石室縣,上有巨人跡,下有池,景 物清麗,為一方勝概。

勾漏山, 在石室縣,相傳古勾漏縣在其下。《漢書》:「勾 漏縣有潛水牛,上岸共鬥,角軟,還復出。」

東究山, 在北江府嘉林州,一名「東皋山。」唐刺史高 駢建,塔其上。

仙遊山 在北江府武寧縣,一名「爛柯山。」相傳有樵 夫觀二仙奕碁於此,不覺斧柯已爛。

金牛山 在武寧縣。相傳唐刺史高駢欲鑿其山,見 金牛奔出,遂止。《漢書》:「九真郡居風縣有山出金牛,往 往夜見,光輝十里。」

崑山 在諒江府鳳山縣,上有清虛洞,山腰有「瀨玉 橋、白雲菴」,林岫之勝。

丘皤山 在諒江府丹巴縣,上有石門,廣三丈,相傳 漢伏波將軍馬援所鑿。

安子山 在新安府東湖縣,一名象山,漢安期生得 道處。宋《海嶽名山圖》以此山為第四福地。

雲屯山 在新安府雲屯縣大海中,兩山對峙,一水 中通,蕃國商舶多聚於此。

大圓山 在新安府新安縣,大海中突起圓嶠。永樂 十六年,此山獲白象二來獻。

鳳翼山 在三江府夏華縣,邑人歲時登覽于此。 「三島山」 在宣化府楊縣,三峰特起。

芄山 在太原府美石縣,下有岩洞,水穿洞中,可行 舟。

隴山 在太原府洞喜縣,四面峭壁,中有村墟。 戲馬山 在清化府永寧縣,一名「遊英山」,巍然獨立, 橫枕長江,為邑人九日登高處。

安鑊山 在清化府東山縣,出美石。漢豫章太守范 甯嘗遣吏于此採石為磬。

天琴山 在乂安府奇羅縣東海邊。相傳陳氏主遊 此,夜聞天籟聲,故名。本朝永樂初,天兵擒黎賊子蒼 于此。

橫山 在乂安府河華縣,昔林邑告交州刺史朱蕃, 求以日南北鄙橫山為界,即此。

《傘圓山》: 在嘉興州,其勢高峻雄偉。

艾山 在嘉興州蒙縣,面臨大江,峭石環立,人跡罕 至。相傳「上有仙艾,每春開花,雨後漂水,群魚吞之,便 過龍門江化為龍。」

海 環交州等府東南。唐沈佺期《渡海》詩:「嘗聞交阯 郡,南與貫胸連。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越人遙捧 翟,漢將下看鳶。北斗崇山掛,南風漲海牽。別離頻破 月,容鬢驟催年。虛道崩城淚,明心不應天。」

富良江 在交州府東關縣,一名「瀘江」,上接三帶州 白鶴江,經府城東,下通利仁縣、大黃江,以達于海。宋 郭逵破蠻,決里隘,次富良江。本朝張輔等嘗破黎寇 於此處。

天德江 一名廷蘊江,又名東岸江。永樂初,黎寇懼 討役民堙塞已久。天兵既平寇,重加浚治,舟楫復通。 來蘇江 舊名蘇歷江,自交州府城東北轉而西下, 直抵銳江。昔有人名「蘇歷」者,開此,故名。本朝永樂初, 工部尚書黃福重浚,因王師弔伐,乃更名來蘇。 宣光江 在宣化府曠縣,源自雲南教化長官司入 境,流七百餘里,以達宣化江。永樂初,沐晟自雲南引 兵駐此。

海潮江 在建昌府快州,自阿魯江分流,下通玉球 江。昔陳氏破占城軍處。

龍門江 在嘉興州蒙縣。《漢書》「封谿縣有隄防」,龍門 水即此。源出雲南寧遠州,至此橫截江流,中分三道 飛湍,聲聞百里。舟過此必舁上岸,方可復行。傍有穴, 多出鸚鵡魚,色青綠,口曲而紅,似鸚鵡嘴。相傳此魚 能化龍云。

夜澤 在建昌府東結縣。梁武帝時有阮賁者,世為 豪右,因命陳霸先擊破之。賁逃澤中,夜則出掠,因號 「夜澤。」

龍溪 在鎮蠻府廷河縣。昔陳氏夜過此江,不能渡, 忽見一橋跨江,既渡,回顧不見,及有國,改名龍溪。 天威涇。 唐高駢以交州至邕川,海多潛石,漕運不 通,遂鑿開五道。有青石涇,或傳漢馬援所不能治,既 而震碎,其石亦得通,因名「天威涇。」

東津渡 在交州府東關縣。瀘江舊以舟楫往來,阻 於風濤。永樂初,張輔、沐晟始置浮橋,橋歲一易。

《安南國古蹟考》

越王城 在乂安府東岸,縣又名螺城,以其屈曲如 螺,漢時安陽王所築。安陽王舊都越地,故稱為越王 城,城中宮址尚存。

璽城。

望海城 俱在交州府安明縣。漢建武中,馬援平交 阯,分置封溪、望海二縣,築此二城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