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4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明徹進號安南將軍,衡州刺史歐陽頠進號鎮南 將軍。辛丑,輿駕親祀南郊。詔曰:「朕受命君臨,初移星 琯,孟陬嘉月,備禮泰壇,景候昭華,人祗允慶,思令億 兆,咸與惟新。且往代妖氛,於今猶梗,軍機未息,徵賦 咸繁,事不獲已,久知下弊,言念黔黎,無忘寢食。夫罪 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在今昧爽以前,皆赦除之。西 寇自王琳以下,並許返迷,一無所問。近所募義軍,本 擬西寇,並宜解遣,留家附業。輓訂。軍資未送者,並停 元年軍糧,逋餘者原其半。州郡縣軍戍,並不得輒遣 使。民間務存優養,若有侵擾,嚴為法制。」乙巳,輿駕親 祀北郊。甲辰,振遠將軍、梁州刺史張立表稱云:「乙亥 歲八月,丹徒、蘭陵二縣界遺山側,一旦因濤水涌生 沙漲」,周旋千餘頃,並膏腴堪墾植。戊午,輿駕親祀明 堂。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於齊。辛卯,詔車騎 將軍、司空侯瑱總督水步眾軍,以遏齊寇。三月甲午, 詔曰:「罰不及嗣,自古通典,罪疑惟輕,布在方策。沈泰 反覆無行,遐邇所知,昔有微功,仍荷朝寄,剖符名郡, 推轂累藩。漢口班師,還居方岳。良田有逾於四百,食 客不止於三千。冨貴顯榮,政當如此。鬼害其盈,天奪 之魄,無故猖狂,自投獯醜。雖復知人則哲,惟帝其難。 光武有蔽於龐萌,魏武不知於于禁,但令朝廷,無我 負人,其部曲妻兒,各令復業。所在及軍人,若有恐脅 侵掠者,皆以劫論。若有男女口為人所藏,並許詣臺 申訴。若樂隨臨川王及節將立效者,悉皆聽許。」乙卯, 高祖幸後堂聽訟,還,於橋上觀山水,賦詩示群臣。是 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於郢州。夏四月甲子,輿駕 親祀太廟。乙丑,江陰王薨。詔遣太宰弔祭,司空監護 喪事,凶禮所須,隨由備辦。以梁武林侯蕭諮息季卿 嗣為江陰王。丙寅,輿駕幸石頭,餞司空侯瑱。戊辰,重 雲殿東鴟尾有紫煙屬天。五月乙未,京師地震。癸丑, 齊廣陵南城主張顯和、長史張僧那各率其所部入 附。辛酉,輿駕幸大莊嚴寺捨身。壬戌,群臣表請還宮。 六月己巳,詔司空侯瑱、領軍將軍徐度率舟師為前 軍,以討王琳。秋七月戊戌,輿駕幸石頭,親送瑱等。己 亥,江州刺史周迪擒王琳將李孝欽、樊猛、余孝頃於 工塘。甲辰,遣吏部尚書謝哲諭王琳。甲寅,嘉禾一穗 六岐,生五城。初,侯景之平也,火焚太極殿,承聖中議 欲營之,獨闕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 尺,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詔「中書令沈眾 兼起部尚書,少府卿蔡儔兼將作大匠。」起太極殿。八 月丙寅,以廣梁郡為陳留郡。辛未,詔臨川王蒨西討, 以舟師五萬發自京師,輿駕幸冶城寺親送焉。前開 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鎮北將軍、南徐 州刺史新除開府儀同三司侯安都等,於王琳所逃 歸,自劾,廷尉即日引見,並宥之。戊寅,詔復文育等本 官。壬午,追封皇子立為豫章王,諡曰「獻」;權為長沙王, 諡曰「思」;長女為永世公主,諡曰懿。謝哲反命,王琳請 還鎮湘川。詔追眾軍,緩其伐。癸未,西討眾軍至自大 雷。丁亥,以信威將軍、江州刺史周迪為開府儀同三 司,進號平南將軍。改南徐州所領南蘭陵郡復為東 海郡。冬十月庚午,遣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文 育都督眾軍出豫章,討余孝勱。乙亥,輿駕幸莊嚴寺, 發《金光明經》題。丁酉,以仁威將軍、高州刺史黃法𣰰 為開府儀同三司,進號鎮南將軍。甲寅,太極殿成,匠 各給復。十二月庚申,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蒨率百 僚朝前殿,拜上牛酒。甲子,輿駕幸大莊嚴寺,設無得 大會,捨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即日輿駕還宮。 丙寅,高祖於太極殿東堂宴群臣,設金石之樂,以路 寢告成也。壬申,割吳郡鹽官、鹽海、前京三縣置海寧 郡,屬揚州;以安成所部廣興六洞置安樂郡。丙戌,以 寧遠將軍、北江州刺史熊曇朗為開府儀同三司,進 號平西將軍。丁亥,詔曰:「梁時舊仕亂離播越,始還朝 廷,多未銓序。又起兵已來,軍勳甚眾,選曹即條《文武 簿》及節將應九流者,量其所擬。」於是隨材擢用者五 十餘人。

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龍見於東方。丁酉,以鎮南將軍、 廣州刺史歐陽頠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是夜,大雪 及旦,太極殿前有龍跡見。甲午,廣州刺史歐陽頠表 稱「白龍見於州江南岸,長數十丈,大可八九圍,歷州 城西道,入天井岡。仙人見於羅浮山寺小石樓,長三 丈所,通身潔白,衣服楚麗。」辛丑,詔曰:「南康始興王諸 妹已有封爵,依禮止是藩主。此二王者,有殊恆情,宜 隆禮數。諸主儀秩及尚主可並同皇女。」戊申,詔臨川 王蒨省揚、徐二州辭訟。二月辛酉,以平西將軍、桂州 刺史淳于量為開府儀同三司,進號鎮西大將軍。壬 午,司空侯瑱督眾軍自江入合州,焚齊舟艦。三月丙 申,侯瑱至自合肥,眾軍獻捷。夏閏四月,庚寅,詔曰:「開 廩賑絕,育民之大惠;巡方恤患,前王之令典。朕當斯 季俗,膺此樂推,君德未孚,民瘼猶甚。重茲多壘,彌疚 納隍,良由四聰弗達,十里勿應,博施之仁,何其或爽? 殘弊之軌,致此未康。吳州、縉州,去歲蝗旱,郢田雖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