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省官例,立在本品」同類之上。壬戌,郇王約薨。武元 衡奏:「正衙待制官本置此官以備問,比來正衙多不 奏事。自今後請以尚書省六品以上職事官,東宮師 傅、賓、詹、王傅等,每坐日令兩人待退朝。」詔於延英候 對,從之。五月甲子朔。丁卯,京兆尹鄭雲逵卒。辛未,以 兵部侍郎韋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壬申,貶劍南 東川節度使李康為雷州司馬。陳、許、蔡等州旱。以橫 海軍留後程執恭橫海軍節度使。庚辰,左丞、同平章 事鄭餘慶為太子賓客,罷知政事。辛卯,冊太上皇后 王氏為皇太后。六月癸巳朔,以「冊太后禮畢,赦天下, 繫囚死罪降從流,流以下遞減一等,文武內外官加 母邑號,太后諸親量與優給。」丙子,冊德宗充容武氏 為崇陵德妃。大風折樹。丁酉,高崇文破賊萬人於鹿 頭關。加幽州劉濟侍中,淄青李師古檢校司徒。癸卯, 高崇文收漢州。閏六月壬子朔,淄青李師古卒。戊辰, 以祕書監董叔經為京兆尹。壬午,諫議大夫去「左」「右」 字,只置四員。以前司封員外郎韋況為諫議大夫。甲 申,吐蕃論勃藏來朝貢。秋七月壬辰朔。壬寅,葬順宗 於豐陵。己酉,太子少保致仕韓全義卒。八月辛酉朔。 癸亥,以左衛大將軍李愿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 充夏綏銀節度使。甲子,郇王母王昭儀、宋王母趙昭 儀、郯王母張昭訓、衡王母閻昭訓等,各以其王並為 太妃。以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母 崔昭訓為「太妃。」韓全義子進女樂八人,詔還之。丁卯, 封王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王寬為灃王,延 安郡王宥為遂王,彭城郡王察為深王,高密郡王寰 為洋王,文安郡王寮為絳王,第十男審為建王。己巳, 以建王審為鄆州大都督、平盧淄青節度使;以節度 副使李師道權知鄆州事,充節度留後。乙亥,冊妃郭 氏為貴妃。靈武李欒奏,「黃河岸塌處,得古錢三千三 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壬午,左降官韋執誼、韓泰、陳諫、 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异等八人,縱逢恩赦,不 在量移之限。癸未,京兆尹董叔經卒。甲申,御史臺奏, 「常參官在城未上及在外未到,假故等在外未到,計 水陸程外滿百日,並停解。」從之。丙戌,以尚書右丞李 鄘為京兆尹。九月辛卯朔。癸卯,詔自今後兩省官每 坐日一人對。丙午,以太子賓客鄭餘慶為國子祭酒。 辛亥,高崇文奏收成都,擒劉闢以獻。癸丑,以山人李 渤為左拾遺,徵不至。甲子,易定張茂昭來朝。丙寅,以 劍南東川節度使、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封渤海 郡王高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劍南 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度支營田觀察使、 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等使, 仍改封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戶。」戊戌,以山南西道節 度使嚴礪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以將作監 柳晟檢校工部尚書,兼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 庚辰,以吉州刺史袁滋為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 使。壬午,以淄青節度使留後李師道「檢校工部尚書, 兼鄆州大都督府長史,充平盧、淄青節度副大使、知 節度事。」丙戌,以渤海國王大嵩璘檢校太尉。戊子,斬 劉闢并子超郎等九人於獨柳樹下。十一月庚寅朔。 己巳,以𥳑王傅王權為河南尹。丁未,以司農卿李上 公為陝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陜虢觀察使。甲申,以武 寧軍節度張愔為工部尚書;以東都留守王召檢校 右僕射,兼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等州觀 察等使。庚戌,以吏部侍郎趙宗儒為東都留守、東畿 汝防禦使;以國子祭酒鄭餘慶為河南尹。甲寅,以給 事中劉宗經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丙 辰,以內常侍吐突承璀為神策護軍中尉。十二月丙 申朔,太上奏:「隱太子、章懷、懿德、節閔、惠莊、惠文惠、靖 恭、昭靖以下九太子陵,代數巳遠,官額空存,今請陵 戶外並停。」乙亥,工部尚書張愔卒。丙戌,新羅、渤海、牂 柯、迴紇各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己丑朔,上親獻太清宮、太廟。辛卯,祀昊 天上帝於郊丘。是日還宮,御丹鳳樓,大赦天下。先是, 將及大禮,陰晦浹辰,宰臣請改日。上曰:「郊廟事重,齋 戒有日,不可遽更。享獻之辰,景物晴霽,人情忻悅。」丁 酉,司徒杜佑辭知政事。詔令每月三度入朝,便於中 書商量政事。庚子,迴紇請於河南府、太原府置摩𡰱 寺,許之。乙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南陽郡開國公 杜黃裳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等 州節度使。停諸陵留守。己卯,以戶部侍郎、賜緋魚袋 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賜紫金魚袋;以中書 舍人、翰林學士李吉甫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丁巳, 停中和、重陽二節賜宴,其上已宴,仍舊賜之。二月辛 酉,詔僧尼道士全隸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 不復關奏。丙寅,左右羽林軍應管月番飛騎總五千 六百一十三人,並停。己巳,起居舍人鄭隨次對,面受 進止,令宣與省供奉官自今已後,有事即進狀,次對 官宜停。庚午,司天造新曆成,詔題為《元和觀象曆》。壬 申夜,月掩歲星。丁丑,寒食節,宴群臣於麟德殿,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