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0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給之。甲子,以西涼經兵,居民困敝,給鈔賑之,仍免租 賦三年。敕諸臣傳旨,有疑者須覆奏。丙寅,以諸王只 必帖木兒部民困乏,賜銀二萬兩給之。壬申,復置急 遞鋪。濱、棣二州蝗。真定路旱。詔西涼流民復業者,復 其家三年。車駕至自上都。九月壬午,河南、大名兩路 宣慰司所獲宋諜王立、張達、刁俊等十八人遇赦釋 免,給衣服遣還。乙酉,立漕運河渠司。己丑,賜諸王阿 只吉所部種食、牛具。庚寅,諭高麗、上京等處毋重科 斂民。招諭濟南、濱、棣流民,遣使徵諸路賦稅錢帛。民 間所賣布帛有疏薄狹短者,禁之。冬十月戊午,初置 隆興路驛。十一月甲申,詔「以歲不登,量減阿朮怯烈 各軍行餉。」東平、大名等路旱,量減今歲田租。丙戌,享 於太廟,以合丹塔察兒、王盤、張文謙行事。高麗國王 王禃以免置驛籍民等事,遣其臣韓就奉表來謝。賜 《中統五年曆》,并蜀錦一,仍命禃入朝。立御衣、尚食二 局。十二月丁未朔,以鳳翔屯軍,汪惟正青居等軍,刁 國器平陽軍,令益都元帥欽察統之,戍虎嘯寨。甲戌, 敕「駙馬愛不花、蒲萄戶依民例輸賦,也里可溫、荅失 蠻僧、道種田入租,貿易輸稅。」丙子,賜諸王金銀幣帛 如歲例。是歲,天下戶一百五十七萬九千一百一十, 賦絲七十萬六千四百一斤,鈔四萬九千四百八十 七錠。斷死罪七人。

至元元年春正月丁丑朔,高麗國王王禃遣使奉表 來賀。壬午,敕「諸路宣慰司,非奉旨無輒入覲。以千戶 張好古歿工事,命其弟好義、好禮並襲職為千戶。」癸 巳,以益都武衛軍千人屯田燕京,官給牛具。以鄧州 保甲軍二千三百三十九戶隸統軍司。戊戌,楊大淵 進花羅、紅邊絹各百五十段,優詔諭之。己亥,立諸路 平準庫。癸卯,命「諸王位下工匠已籍為民者,並徵差 賦。儒、釋、道、也里可溫、達失蠻等戶,舊免租稅,今並徵 之。其蒙古、漢軍站戶所輸租減半。」西北諸王率部民 來歸。敕北京、西京宣慰司、隆興總管府和糴,以備糧 餉。築冷水河城,命千戶土虎等戍之。罷南邊互市。申 嚴持軍器販馬越境私商之禁。二月辛亥,賀福等六 人告平陽、太原漏籍戶,詔賞以官,廷臣以非材對,給 鈔與之。敕選儒士編修《國史》,譯寫經書,起館舍,給俸 以贍之。壬子,修瓊花島。發北京都元帥阿海所領軍 疏雙塔漕渠。甲寅,以故亳州千戶邸閏陷於宋,命其 子榮祖襲職。丙辰,罷陝西行戶部。丁卯,太陰犯南斗。 癸酉,車駕幸上都。詔諸路總管史權等二十三人赴 上都大朝會。弛邊城軍器之禁。三月庚辰,設周天醮 於長春宮。己亥,命尚書宋子貞陳時事,子貞條具以 聞。詔獎諭,命中書省議行之。辛丑,詔四川行院命阿 脫專掌軍政,其刑名錢穀,商挺任之。立漕運司,以王 光益為使。夏四月戊申,以彰德、洺磁路引漳、滏、洹水 灌田,「致御河淺澀,鹽運不通,塞分渠以復水勢。」辛亥, 太陰犯軒轅御女星。壬子,東平、太原、平陽旱,分遣西 僧祈雨。己卯,詔高麗國王王禃來朝上都,修世見之 禮。辛酉,以四川茶鹽商酒竹課充軍糧。楊大淵以部 將王仲得宋將《昝萬壽書》,殺之,詔以其事未經鞫問, 或墮宋人行間之計,豈宜輒施刑戮,詰責大淵,仍存 恤仲家。御苑官南家帶請修駐蹕涼樓,并廣牧地。詔 涼樓俟農隙牧地,分給農之無田者。丁卯,追治李璮 逆黨萬戶張邦直兄弟及姜郁、李在等二十七人罪。 戊辰,給新附戍軍糧餉。高麗國王王禃遣其臣金祿 來貢。五月乙亥,詔遣唆脫顏、郭守敬行視西夏河渠, 俾具圖來上。庚辰,敕劍州守將分軍守劍門,置驛於 人頭山。丙戌,太陰犯房。丁亥,釋宋私商五十七人,給 糧遣歸其國。己丑,以平陰縣尹馬欽發私粟六百石 贍饑民,又給民粟種四百餘石,詔獎諭,特賜西錦五 端,以旌其義。乙未,初置四川急遞鋪。丙申,賜諸王欽 察銀萬兩,濟其所部貧乏者。己亥,太陰犯昴。以中書 右丞粘合南合為平章政事。卭部川六番安撫招討 使都王明亞為鄰國建都所殺,敕其子伯佗襲職,賜 金符。六月乙巳,召王鶚、姚樞赴上都。宋制置夏貴率 兵欲攻虎嘯山,敕以萬戶石抹糺札剌一軍益欽察 戍之。戊申,高麗國王王禃來朝。秋七月甲戌,彗星出 輿鬼,昏見西北,貫上台,掃紫微、文昌及北斗,旦見東 北,凡四十餘日。以阿合馬言,「益、解州鹽課,均賦諸色 僧、道、軍匠等戶,其太原小鹽,聽從民便。」癸未,改新鳳 州為徽州,以西番十八族部立安西州,行安撫司事。 丁亥,諸王算吉所部營帳軍民被火,發粟賑之。庚寅, 給諸王也速不花印。壬辰,特詔諭鞏昌路總帥汪惟 正,勞勉之。賜元寶交鈔三萬貫,仍戍青居。賜諸王玉 龍荅失印,仍以先朝獵戶賜之。丁酉,龍門禹廟成,命 侍臣阿合脫因代祀。己亥,定用御寶制,凡宣命,一品、 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寶」者,即 位時所鑄,惟用之詔誥,別鑄宣命金寶行之。庚子,阿 里不哥自昔木土之敗,不復能軍,至是與諸王王龍 荅失、阿速帶、昔里給其所謀臣不魯花、忽察、禿滿、阿 里察、脫忽思等來歸。詔諸王皆太祖之裔,並釋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