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3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目錄

 帝紀部彙考一百三十九

  明七

  成祖二

皇極典第一百四十五卷

帝紀部彙考一百三十九

明七

成祖本紀二

按《名山藏典謨記》:「永樂五年三月,工部尚書宋禮採 木四川,有大木數株,出谷浮江,賜其山曰『神木』」祠祀 之。四月,興平王尚永壽王尚灴、順陽王有烜、寧世 子《盤烒》、代世子遜煓來朝。上謂侍臣曰:「朕與卿等論 政,不覺語久。或謂傷氣,非所以攝生。豈知天下之大, 休戚利害,非廣訪博詢,寧能知之?」侍臣對曰:「好問好 察,舜所以無為也。」上曰:「不如是,不足以盡群情。」五月, 敕左都御史陳瑛等曰:「朕每歲春夏,若農隙,敕郡縣 浚溝渠、築圩岸、修陂池,捕蝗螟,遇饑荒即賑卹。比河 南郡縣洊罹旱澇,有司匿不聞,反言稼登。及遣視之, 有收不及四五者,有十不及一者,亦有掇食草實者。 朕亟命賑之,已悉寘於法。其榜諭天下,自今水旱災 傷,有司不以聞者,罪如之。」僉都御史俞士吉賑饑還, 上《聖孝瑞應頌》。上擲還之曰:「爾出賑歸,未聞一語及 民,都」御史固爾耶。六月,安南平。詔天下置交阯布政 司。群臣譔《平安南頌》。上諭都察院曰:「朕遵我皇考舊 制,調發軍馬必用御寶文書。去年命內使採天花山 西,此朕一時過,尋悔而罷。近聞內侍進詐傳詔旨,偽 造勘合,復以『天花』為名於彼,勞苦軍民,所在官都不 來奏。爾即遣兩御史往治,械送京師。有涉」者,皇親不 貸。七月乙卯,皇后徐氏崩。八月,三法司奏錄囚命,非 犯十惡者皆貸死。南人戍極南,北人戍極北,流以下 姑釋之。交阯已平,餘寇出沒七源諸州山谷中,前軍 都督僉事高士文往勦,至廣源州,與戰,死之。九月,張 輔等獻黎季犛及其子蒼之俘於京師。上御奉天門 受之,以付獄,他子孫皆赦之,給衣食於有司。嘉定縣 奏請度民充僧,不聽。諭禮部曰:「民服田力,穡養父母, 出賦稅供上,僧何補哉?」十月,以交阯所舉明經士人 甘閏祖等十一人為諒江等府同知,賜敕及御書慰 勉之。群臣有守衛卒自陳母病漬甚,乞假省視。上曰: 「曷不早白。」曰:「告守衛官,不聽也。」上大怒曰:「守衛官非 人子耶?」黜「戍邊。」交阯郡縣奏送所舉士,上曰:「南不耐 寒。」命工部賜綿花襪靴於中道。上謂刑部尚書呂震 曰:「前所赦死戍囚,從南北風土便宜。顧南者多死瘴 癘,其改發北京種田郡縣,庶全活之。」諭韃靼可汗鬼 力赤曰:「前遣使致書,本期通好,何乃拘留不報?今再 遣百戶早花等審求其故。禍福之機,天有顯道,惟可 汗省之。」甲午,冊諡大行皇后。高平王濟煜來朝。丙申, 月食。十一月,敕張輔、沐晟曰:「交阯反側,必當勦滅,然 不可濫及無辜。雖兇逆之家,幼子童孫,驅入內地,為 民為奴而已。」姚廣孝等重修文獻,書成,賜名《永樂大 典》,序之曰:「昔聖王之治天下也,盡開成之道,極裁輔 之宜。修禮樂而明教化,闡至理而宣人文。」蓋自伏羲、 神農、黃帝、堯、舜,以至禹、湯,尚已之數。聖人繼天立極, 皆作者之君,文武相承,文監二代,乃始有述。孔子生 周之末,有德無位,刪修贊序,功賢作者。周衰,百家舛 繁,王者跡熄。秦人燔書,斯道中絕。漢興,六藝漸傳,繼 而唐、宋,沿習有徵。我高皇帝以神聖之資,廣禮樂之 途,博大悠遠,同「聖帝明王之道。朕嗣承鴻基,緬思纘 述,以為混一之時,必有一統之制,作用以序百王之 傳,總歷代之典。而世祀綿邈,簡編顆富,恆慨其難。至 於考一事之微,汎濫莫周;求一物之實,窮力莫究。譬 淘金於沙,探珠於海,戞戞乎不易得也。」迺集文學之 臣,纂《四庫》之書,購募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 博採旁搜,彙聚群分,著為奧典。以「氣者天地之和也, 有氣斯有聲,有聲斯有字。故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繫 事。揭綱而目畢張,始振而末具舉,包括宇宙之廣大, 統會古今之異同,巨細精粗,粲然明備。其餘雜家之 言,亦得附見。蓋網羅無遺,以存考索。」始元年之秋,成 五年之冬,總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名曰《永樂大 典》。聚其散漫,總其條貫,於以見斯道之大,彌綸天地, 通貫古今,支派蔓衍,布著而紛紜也。十二月,頒高皇 帝「戒飭功臣鐵榜文」及敕旨於武官,面申諭之。通山 王孟爚來朝。

六年正月敕新城侯張輔曰:「前以將士久勞於外,令 爾等撫安平定,及時班師。今春氣向煖,未聞還期。朕 夙夜在念,其有妨耶?速具奏聞。」二月命武臣子弟襲 職者試騎射,初試不中,罰本衛所充軍。三年覆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