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6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燧而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陵道,選壯士十輩擊走 之,大軍繼進,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纔三之一。 俄與敵遇於出河店,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 之,遼兵潰。逐至斡論濼,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 不可勝計。遍賜官屬將士,燕犒彌日。遼人嘗言「女直 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云。斡魯敗遼兵,斬 其節度使撻不野、僕虺等,攻賓州,拔之。兀惹雛鶻室 來降。遼將赤狗兒戰於賓州,僕虺渾黜敗之。鐵驪王 回离保以所部降。吾睹補、蒲察復敗赤狗兒、蕭乙薛 軍於祥州東,斡忽、急塞兩路降。斡魯古敗遼軍於咸 州西,斬統軍婁實於陣。完顏婁室克咸州。是月,吳乞 買撒改辭不失率官屬,諸將勸進,願以新歲元日恭 上尊號。太祖不許。阿离合懣、蒲家奴、宗翰等進曰:「今 大功已建,若不稱號,無以繫天下心。」太祖曰:「吾將思 之。」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號,是日即皇 帝位。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 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於是 國號大金,改元收國。按《禮志》,收國元年春正月壬 申朔,諸路官民耆老畢會,議創新儀,奉上即皇帝位。 阿离合懣、宗翰乃陳耕具九,祝以闢土養民之意。復 以良馬九隊,隊九匹,別為色,并介胄弓矢矛劍奉上。 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天輔七年九月丙辰太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金史太宗本紀》,太宗諱晟,本諱吳乞買,世祖第四 子,母曰翼簡皇后拏懶氏,太祖母弟也,遼太康元年 乙卯歲生。初為穆宗養子,收國元年十月,命為諳班 勃極烈,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輔五年,賜詔曰:「汝惟朕 之母弟,義均一體,是用汝貳我國政。凡軍事違者,閱 實其罪,從宜處之。」其餘事無大小,一依本朝舊制。天 輔七年六月,太祖次鴛鴦濼,有疾,至斡獨山,驛召赴 行在,詔曰:「今遼主盡喪其師,奔於夏國。遼官特列遙 設等劫其子雅里而立之,已留宗幹等措畫。朕親巡 已久,功亦大就,所獲州部,政須綏撫,是用還都。八月 中旬,可至春州,汝率內戚迎我,若至豹子崖尤善。」八 月乙未,會於渾河北。戊申,太祖崩。九月乙卯,葬太祖 於宮城西。國論勃極烈果鄆、王昂、宗峻、宗幹率宗親 百官請正帝位,不許;固請,亦不許。宗幹率諸弟以赭 袍被體,寘璽懷中。丙辰,即皇帝位。己未,告祀天地。丙 寅,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

太宗天會十三年春正月庚午熙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金史熙宗本紀》:熙宗諱亶,本諱合剌,太祖孫,景宣 皇帝子,母蒲察氏。天輔三年己亥歲生。天會八年,諳 班勃極烈杲薨,太宗意久未決。十年,左副元帥宗翰、 右副元帥宗輔、左監軍完顏希尹入朝,與宗幹議曰: 「諳班勃極烈虛位已久,今不早定,恐授非其人。合剌, 先帝嫡孫,當立。」相與請於太宗者再三,迺從之。四月 庚午,詔曰:「爾為太祖之嫡孫,故命爾為諳班勃極烈。 其無自謂沖幼,狎於童戲,惟敬厥德。」諳班勃極烈者, 太宗嘗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杲薨,帝定議為 儲嗣,故以是命焉。十三年正月己巳,太宗崩,庚午,即 皇帝位。癸酉,遣使告哀於齊、高麗、夏及報即位,仍詔 齊自今稱臣,勿稱子。

熙宗皇統九年十二月海陵以太祖庶孫即皇帝位按金史海陵本紀廢帝海陵庶人亮字元功本諱迪古乃遼王宗幹第二子也母大氏天輔六年壬寅歲

生天眷三年,年十八,以宗室子為奉國上將軍,赴梁 王宗弼軍前任使,以為行軍萬戶,遷驃騎上將軍。皇 統四年,加龍虎衛上將軍,為中京留守,遷光祿大夫。 為人僄急,多猜忌,殘忍任數。初,熙宗以太祖嫡孫嗣 位,亮意以為宗幹太祖長子,而己亦太祖孫,遂懷覬 覦。在中京專務立威,以厭伏小人。猛安蕭裕傾險敢 決,亮結納之,每與論天下事。裕揣知其意,因勸海陵 舉大事。七年五月,召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進。十一 月,拜尚書右丞,務攬持權柄,用其腹心為省臺要職, 引蕭裕為兵部侍郎。一日,因召對,語及太祖創業艱 難,亮因嗚咽流涕,熙宗以為忠。八年六月,拜平章政 事。十一月,拜右丞相。九年正月,兼都元帥。熙宗使小 底大興國賜亮生日,悼后亦附賜禮物。熙宗不悅,杖 興國百,追其賜物。海陵由此不自安。三月,拜太保,領 三省事,益邀求人譽,引用勢望子孫,結其驩心。四月, 學士張鈞草詔,忤旨死。熙宗問誰使為之,左丞相宗 賢對曰:「太保實然。」熙宗不悅,遂出為領行臺尚書省 事,過中京,與蕭裕定約而去。至良鄉,召還,海陵莫測 所以召還之意,大恐。既至,復為平章政事,由是益危 迫。熙宗嘗以事杖左丞唐括辯及右丞相秉德,辯乃 與大理卿烏帶謀廢立,而烏帶先以此謀告海陵。他 日,海陵與辯語及廢立事,曰:「若舉大事,誰可立者?」辯 曰:「胙王常勝乎?」問其次,曰:「鄧王子阿懶。」亮曰:「阿懶屬 疏,安得立?」辯曰:「公豈有意耶?」海陵曰:「果不得已,捨我 其誰。」於是旦夕相與密謀。護衛將軍特思疑之,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