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6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剌部」,分十三縣。遂拜太祖于越,總知軍國事。明年歲

甲子,三月,廣龍化州之東城。九月,討黑車子室韋,唐 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發兵數萬,遣養子趙霸來拒。 霸至武州,太祖諜知之,伏勁兵桃山下,遣室韋人牟 里詐稱其酋長所遣,約霸兵會平原,既至,四面伏發, 擒霸,殲其眾,乘勝大破室韋。明年七月,復討黑車子 室韋,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遣通事康令德乞盟。冬 十月,太祖以騎兵七萬會克用于雲州,宴酣,克用借 兵以報劉仁恭木瓜澗之役,太祖許之,易袍馬,約為 兄弟。及進兵擊仁恭,拔數州,盡徙其民以歸。明年二 月,復擊劉仁恭,還襲山北奚,破之汴州。朱全忠遣人 浮海奉書幣、衣帶、珍玩來聘。十一月,遣偏師討奚、霫 諸部,及東北女直之未附者,悉破降之。十二月,痕德 堇可汗殂,群臣奉遺命請立太祖,曷魯等勸進,太祖 三讓,從之。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設壇于如迓王 集會堝,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立 皇后蕭氏。北宰相蕭轄剌、南宰相耶律歐里思率群 臣上尊號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 按《耶律曷魯傳》, 遙輦痕德堇可汗歿,群臣奉遺命請立太祖,太祖辭 曰:「昔我祖夷离堇雅里嘗以不當立而辭,今若等復 為是言,何歟?」曷魯進曰:「曩吾祖之辭,遺命弗及,符瑞 未見,第為國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猶在耳,天人所 與,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違也。」 太祖曰:「遺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魯曰:「聞于越之生 也,神光屬天,異香盈幄,夢受神誨,龍錫金佩,天道無 私,必應有德。我國削弱,齮齕于鄰部日久,以故生聖 人以興法之。可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遙輦九營基 布,非無可立者,小大臣民屬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 伯父釋魯嘗曰:『吾猶蛇,兒猶龍也。天時人事,幾不可 失』。」太祖猶未許。是夜,獨召曷魯責曰:「眾以遺命迫我, 汝不明吾心,而亦俛隨邪?」曷魯曰:「在昔夷离堇雅里 雖摧戴者眾,辭之而立,阻午為可汗。相傳十餘世,君 臣之分亂,紀綱之統隳委質他國,若綴斿然。羽檄蜂 午,民疲奔命。興王之運實在今日。應天順人以答顧 命。不可失也。」太祖乃許明日即皇帝位。命曷魯總軍 國事。

天顯元年十一月壬戌太宗以皇子即皇帝位

按《遼史太宗本紀》,「太宗諱德光,字德謹,小字堯骨。太 祖第二子,母淳欽皇后蕭氏。唐天復二年生,神光異 常,獵者獲白鹿白鷹,人以為瑞。及長,貌嚴重而性寬 仁,軍國之務多所取決。天贊元年,授天下兵馬大元 帥,尋詔統六軍南徇地。明年,下平州,獲趙思溫、張崇。 回破箭笴山胡遜奚,諸部悉降。復以兵掠鎮、定,所至」 皆堅壁不敢戰。師次幽州,符存審拒于州南,縱兵邀 擊,大破之,擒裨將裴信等數十人。及從太祖破于厥 里諸部,定河壖、党項,下山西諸鎮,取回鶻單于城東, 平渤海,破達盧古部,東西萬里,所向皆有功。天顯元 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攝軍國事。明年秋,治祖陵畢。冬 十一月壬戌,《人皇》王倍率群臣請于后曰:「皇子大元 帥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后從之。是日,即皇帝位。 癸亥,謁太祖廟。丙寅,行柴冊禮。戊辰,還都。壬申,御宣 政殿,群臣上尊號曰嗣聖皇帝,大赦。有司請改元,不 許。十二月庚辰,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應天 皇太后,立妃蕭氏為皇后。按《禮志》,柴冊儀,擇吉日 前期置柴冊殿及壇。壇之制,厚積薪,以木為三級,壇 置其上。席百尺氈,龍文方茵,又置再生母后搜索之 室。皇帝入再生室,行再生儀畢,八部之叟前導後扈, 左右扶翼皇帝冊殿之東北隅。拜日畢,乘馬選外戚 之老者,御皇帝疾馳,仆御者、從者以氈覆之。皇帝詣 高阜地,大臣諸部帥列儀仗,遙望以拜。皇帝遣使敕 曰:「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當選賢者。沖人不德,何 以為諜?」群臣對曰:「臣等以先帝厚恩,陛下明德,咸願 盡心,敢有他圖。」皇帝令曰:「必從汝等所願,我將信明 賞罰。爾有功,陟而任之;爾有罪,黜而棄之。若聽朕命, 則當謨之。」僉曰:「唯帝命是從。」皇帝於所識之地,封土 石以誌之,遂行,拜先帝御容,宴饗群臣。翼日,皇帝出 冊殿,護衛、太保扶翼升壇,奉七廟神主置龍文方茵 北,南府宰相率群臣圜立冬舉氈邊。贊祝訖,樞密使 奉玉寶、玉冊入。有司讀冊訖,樞密使稱尊號以進,群 臣三稱「萬歲」,皆拜。宰相、北南院大王、諸部帥進赭白 羊各一群,皇帝更衣,拜諸帝御容,遂宴群臣,賜賚各 有差。

太宗大同元年夏四月丁丑世宗以永康王即皇帝位

按《遼史世宗本紀》,「世宗諱阮,小字兀欲。讓國皇帝長 子,母柔貞皇后蕭氏。帝儀觀豐偉,內寬外嚴,善騎射, 樂施予,人望歸之,太宗愛之如子。會同九年,從伐晉。 大同元年二月,封永康王。四月丁丑,太宗崩於欒城。 戊寅,梓宮次鎮陽,即皇帝位于柩前。甲申,次定州,命 天德、朔古、解里等護梓宮先赴上京。太后聞帝即位」, 遣太弟李胡率兵拒之。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