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高祖之業贇之冤,義不為郭公屈。爾期與公等 勉力,以復家國之讎。至于稱帝一方,豈獲已也!顧我 是何天子,爾亦是何節度使。」故其僭號仍稱乾祐,不 改元,不立宗廟,四時之祭,用家人禮。承鈞既立,始赦 境內,改乾祐十年曰「天會元年。」
劉繼元立,改元曰《廣運》。
《冊府元龜》,後漢高祖欲改年號,中書進擬「乾和」二字, 高祖改為乾祐,與帝名相符。帝微有風痰,每連唾不 止,目多閃掣,即位之始,遽無恙。
《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九年八月,東京舍利軍詳穩大 延琳僭位,號年為天慶。」
《天祚帝本紀》:「天慶六年春正月,渤海高永昌僭號稱 隆基元年。」
保大二年三月,上聞金兵將近,計不知所出,乘輕騎 入夾山,詔留宰相張琳、李處溫與秦晉國王淳守燕。 處溫聞上入夾山,數日命令不通,即與弟處能、子奭, 外假怨軍,內結都統蕭幹,謀立淳。遂與諸大臣耶律 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集蕃漢百官、諸 軍及父老數萬人,詣淳府。處溫邀張琳至,白其事。琳 曰:「攝政則可。」處溫曰:「天意人心已定,請立班耳。」處溫 等請淳受禮。淳方出,李奭持赭袍被之,令百官拜舞 山呼。淳驚駭再三,辭不獲已而從之。自稱天錫皇帝, 改元建福,降封天祚為湘陰王,遂據有燕、雲、北平及 上京、遼西六路。六月,淳死,眾乃議立其妻蕭氏為皇 太后,主軍國事,奉遺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為帝。 太后遂稱制,改元《德興》。
保大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离保僭號稱天復元 年。五月庚申,軍將耶律敵烈等夜劫梁王雅里奔西 北部,立以為帝,改元《神曆》。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改元,先諭宰相曰:「年號須擇前 代所未有者。」三年,蜀平,蜀宮人入內,帝見其鏡背有 志乾德四年鑄者,召竇儀等詰之,儀對曰:「此必蜀物, 蜀主嘗有此號。」乃大喜曰:「作相須讀書人。」由是大重 儒者。
《偃曝談餘》:昔盧多遜素與趙韓王不協,韓王為樞密, 多遜為翰林學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 言此號從古未有,韓王從旁稱贊。盧曰:「此偽蜀時號 也。」帝大驚,遽令檢史視之,果然。遂怒,以筆抹韓王面 曰:「汝爭得如他」多遜、韓王經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對, 帝方命洗去。
《茅亭客話》:偽蜀廣政末,成都人唐季明父失其名,因 破一木,中有紫紋,隸書「太平」兩字,時欲進蜀主,以為 嘉瑞。一有識者解云:「不應此時,須至破了方見太平 爾。」果自聖朝弔伐之後,頻頒曠蕩之恩,寬宥傷殘之 俗,後仍改「太平興國」之號。知識者之言有證。
《東軒筆錄》:「景德末年,天書降左承天門鴟尾上,既而 又降於朱能家,於是改元祥符,作玉清昭應宮,建寶 符閣,盡裒天書置閣中。」雖上意篤信,而臣下或以為 非,若孫奭、張詠尤極詆。未幾,朱能謀叛,天下愈知 其詐。至真宗上仙,王文正公曾當國,建議以為「《天書》 本為先帝而降,不當留在人間。」於是盡以葬於永定 陵,無一字留者。文正之識慮微密皆如此。
《遵堯錄》:「景德五年正月三日,天書降於左承天門,帝 召群臣對崇政殿西序,諭其事王旦曰:『陛下以至誠 事天地,以仁孝事祖宗,恭己愛人,夙夜求治,是以干 戈偃戢,年穀屢豐。臣等嘗謂天道不遠,必有昭報,今 者神授祕文,寔彰上穹佑德之應,然茲事簡冊所無, 又未審所諭之事。啟封之際,當屏左右,不欲顯示於 眾也』。」帝曰:「天若謫示闕政,固與卿等祗畏改悔。若誥 戒朕躬,亦當克己自修,豈宜隱之使人不知乎?」遂啟 其書讀之。帝曰:「朕德微薄,何乃天降明命,昭灼若此?」 旦等曰:「昔《龍圖》授羲,《龜書》錫禹,非常之應,惟聖主得 之。陛下應天立極,振古稱首,上帝所以申錫祕檢,示 治國大中之道,此萬世一時也。」改元大中祥符。 《歸田錄》:仁宗即位,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 稱制,議者謂「撰號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為二人 聖者,悅太后爾。」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為「明」字於文, 日月並也,與二人旨同,無何以犯契丹諱,明年遽改 曰景祐。是時連歲天下大旱,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 也。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自景祐初,群臣慕唐元 宗以開元加尊號,遂請加景祐於尊號之上,至寶元 亦然。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 改元曰康定,而不復加於尊號,而好事者又曰「康定」, 乃諡爾。明年又改曰慶曆。至九年大旱,河北尢甚,民 死者十八九,於是又改元曰皇祐,猶景祐也。六年,日 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復,又改元曰「嘉祐。」自天聖至 此,凡年號九,皆有謂也。
《宋史明鎬傳》:「王則,涿州人。歲饑,流至恩州,自賣為人 牧羊。後隸宣毅軍為小校。恩、冀俗妖,幼相與習五龍 滴淚等經及圖讖諸書,言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