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9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采擇。

《癸未垂拱奏劄》
前人

臣聞《大學》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為本,而家之所以齊、國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 不由是出焉。然身不可以徒修也,深探其本則在乎 「格物以致其知」而已。夫「格物」者,窮理之謂也。蓋有是 物必有是理,然理無形而難知,物有跡而易睹,故因 是物以求之,使是理瞭然心目之間而無毫髮之差, 則應乎事者自無毫髮之繆,是以意誠心正而身修, 至於家之齊,國之治,天下之平,亦舉而措之耳。此所 謂《大學》之道,雖古之大聖人生而知之,亦未有不學 乎此者。堯舜相授,所謂「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此也。 自是以來,累聖相傳,以有天下。至於孔子,不得其位 而筆之於書,以示後世之為天下國「家者,其門人弟 子又相與傳述而推明之,其亦可謂詳矣。而自秦、漢 以來,此學絕講,儒者以詞章記誦為功,而事業日淪 於卑近」;亦有意其不止於此,則又不過轉而求之《老 子》、釋氏之門,內外異觀,本末殊歸,道術隱晦,悠悠千 載。雖明君良臣間或一值,而卒無以復於三代之盛, 由不知此故也。恭惟皇帝陛下聖德純茂,爰自初潛, 以至為帝,仁孝恭儉之德,信於天下,紛華盛麗,一無 所入於其心,此其身可謂修矣。而臨御天下,期年於 此,平治之效,未有所聞,臣竊疑之。意者前日勸講之 臣,限於程式,所以聞於陛下者,不過詞章記誦之習; 而陛下求所以進乎此者,又不過取之《老子》、釋氏之 書。是「以雖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嘗隨事以觀 理,故天下之理多所未察;未嘗即理以應事,故天下 之事多所未明。是以舉措之間,動涉疑貳;聽納之際, 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由不講乎《大學》之道, 而溺心於淺近虛無之過也。臣戇愚抵昌,罪當萬死。 然願陛下清閒之燕,博訪真儒知此道者,講而明之, 考之於經,驗之於史,而會之於心,以應當世無窮之 變,則今日之務,所當為者不得不為,所不當為者不 得不止,以至於臣下之忠邪,計慮之得失,不待燭照 數計,而可否黑白判然矣。若是則意不得不誠,心不 得不正,於以修身齊家,平治天下,亦豈有二道哉?」臣 之所聞於師者如此。自常「人觀之,疑若迂闊陳腐而 不切於用。然臣竊以為正其本,萬事理,差之毫釐,繆 以千里,天下之事,無急於此。伏惟陛下擴天日之照, 俯賜開納,則非獨微臣之幸,實天下萬世之幸。」取《進 止》。

《輪對劄子》
文天祥

「臣早以書生,遭遇先皇帝親擢,事先皇帝垂十年,恨 無涓埃,補報天地。陛下龍飛繼運,移忠以事聖明,永 肩乃心,臨鑒在上。比者臣來自外藩,待罪戎監,陛下 親御宸墨,進之經筵。臣學殖凋蕪,循牆無路,自入侍 氈廈,切見天顏晬穆,聖性謙虛。雖知草茅之愚,時賜 訪問。臣感激殊遇,亦既得以悉數於前矣。猥當轉對」, 伏念臣職在講讀,今日聖學關天下治忽不細,輒因 封事畢吐其衷。臣聞聖人之作《經》也,本以該天下無 窮之理,而常足以擬天下無窮之變。天地無倪,陰陽 無始,人情無極,世故無涯,千萬世在後聖人亦安能 預窺逆觀,事事而計之,物物而察之,然後世興衰治 亂之故,往往皆《六經》之所己有。凡《六經垂監戒以為 不可者,小犯之則關安危,大犯之則決存亡,如赴水 火之必斃,如食堇葛之必毒。是何哉?聖人知有理而 已。合於理者昌,違於理者僵,所貴乎帝王之學,惟能 不悖乎〈六經〉》,無蹈乎其大戒而已。嗚呼!聖人所以為 萬世慮者,豈不甚智?所以為萬世戒者,豈不甚仁矣 哉!《書》曰:「民可近,不可下。」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 予,而後世猶有以民為黔首,以覆其宗,為天下笑者。 《書》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詩》曰:「亂匪降自天,生自婦 人。」而後世猶有昭陽、華清,霓裳羽衣,以階漁陽之禍 者。《書》曰:「慎乃儉德,惟懷永圖。」又曰:「不作無益害有益, 不貴異物賤用物。」而後世猶有葡萄天馬、甲帳翠被, 以致四海蕭然者。臣嘗歎夫自聖經以來,時君不聞 大道之要,生人不被至治之澤。秦至五季,千數百年 間,犯《六經》之顯戒者,相望史冊。聖人立為大經大法, 以幸萬世,藐然未有聞焉,豈不惜哉!惟皇上帝畀矜 斯文,孔孟微言,至我朝周、程、張、朱,始大闡明,如矇斯 發。先皇帝表章《四書》,尊禮先儒為往聖,繼絕學,為萬 世開太平。穆考之廟,稱為「理宗」,陛下親得《精一》之傳, 而日就月將,緝熙于光明,斯道斯民,邂逅千載。先皇 帝欲為唐虞三代之治,殆留與陛下,使了此事。臣睹 陛下自踐祚以來,畏天尊祖,親親仁民,敬大臣體群 臣,尊其所聞,行其所知,何往非學。今朝廷清明,宮府 齊一,大法小廉,罔越厥志,不可謂不治矣。然臣竊怪 去年寒燠失常,四方或以旱告。今年星文示變,雨雹 見妖。近者積陰為寒,皆名咎徵。漢人縱閑之學,必謂 一證主事。臣不能曉此,但即其影而想其形,因其流 而疑其源,豈人所不知、己所獨知之地,陛下猶有當